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ID:32845684

大小:10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6

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宿州市2012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两部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卷分别交回。率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①“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盛唐诗歌,常被诗评家以“盛唐气象”四个字将它与其它时代的诗歌风貌相区别,这种概括有助于更明确地把握盛唐诗歌特征。但对于这样的概括,一方面有人望文生义,把“盛唐气象”理解为单纯的对时代的颂歌,对唐帝国文治武功的夸耀,以及对躬逢盛世、如鱼得水的情感抒发。另一

2、方面有人回转过来通过检查盛唐诗歌发现其中并没有多少歌颂盛世之作,相反,许多诗歌是表示对现状的不满,包括对种种阴暗面的揭露、抗议,因而认为“盛唐气象”一词,是对开元、天宝诗歌主流的歪曲。以上两种看法皆失之片面,而根源在于对“盛唐气象”涵义的理解存在偏差。②“盛唐气象”的概念来自严羽。严羽《沧浪诗话·考证》云:“‘迎旦东风骑蹇驴’绝句,决非盛唐人气象。”严氏辨其“非盛唐人气象”,显然是指“迎旦东风骑蹇驴”瑟缩委琐,见不到盛唐人的笔力,也缺少盛唐劲健的主体精神。这与严氏《答吴景仙书》所云:“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

3、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可以说是分别从正反两面对“盛唐气象”涵义的一种阐发。因此“盛唐气象”指的是诗歌风貌,具体即指诗歌“笔力雄壮,气象浑厚”,与内客上是否直接歌颂国家之盛,歌颂文治武功,乃至粉饰太平,本不是一回事。③具有“盛唐气象”的诗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立功业;一类是理想与现实矛盾,针对自身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社会上的不平现象发出怨怼之词。感激与怨怼看似相反,但实际上联系非常紧。感激而望成就功业,遏挫即成怨怼。所以在具体作品中,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④盛唐诗人的感激之作,理想主义色彩很浓。“

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它是为时代的召唤、时代的需要所吸引,要轰轰烈烈大干一番的人生意气和事功精神的表现。盛唐人的这种感敏奋发,颇不同于一般狭隘的个人名利追逐,它往往表现自建功立业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乃至奉献精神的结合。由于主体精神强旺,盛唐人谈起建功立业,又往往表现得情绪激昂,富有信心。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套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谓壮怀激烈。⑤盛唐诗人的怨怼之作,包含着诗人与时代社会的冲突,但盛唐诗人要求于那个时代的往往不是简单的仕途出身,不是薄禄微官问题,而是要成就“济苍生,

5、安黎元”的大事业。这种宏愿,在玄宗统治后期是只好落空的,以致出现了类似鲲鹏太大,海水和风力无法支持的矛盾。但冲突的内容既然是在较高的层次上展开的,就仍然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和非同一般的气魄与力度。(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1.从原文看,下列对“盛唐气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盛唐气象”的概念来自严羽,已体现了盛唐诗歌的特征。B.“盛唐气象”指盛唐诗歌“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风貌。C.“盛唐气象”体现了盛唐人的笔力和盛唐劲健的主体精神。D.“盛唐气象”是诗歌的风貌特征,它与诗歌内容没有联系。2.下列

6、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列举了对“盛唐气象”的两种片面理解,并指出其根源在于对“盛唐气象”涵义的理解存在偏差。9/9B.第二段中引用了严羽的话,一方面说明了“盛唐气象”的概念来源,另一方面又阐发了“盛唐气象”的涵义。C.第三、四、五段文字采用了并列式结构,分别阐释了“盛唐气象”在两类诗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特点。D.在论证方式上,这篇文章采用了先驳后立的方式;在论证方法上,这篇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夸耀唐帝国

7、文治武动、歌颂盛世的盛唐诗作都不具有“盛唐气象”。B.盛唐诗人的感激之作和怨怼之作,都带有盛唐诗人的理想主义色彩。C.盛唐人情绪激昂,富有信心,渴望建功立业,因而其主体精神强旺。D.盛唐诗人因为“济苍生,安黎元”的宏愿始终落空,所以产生怨怼。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冯胜,定远人。生时黑气满室,经日不散。及长,雄勇多智略,与兄国用俱喜读书,通兵法,元末结寨自保。太祖略地至妙山,国用偕胜来归,甚见亲信。太祖尝从容询天下大计,国用对曰:“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

8、,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太祖大悦,俾居幕府,命国用典亲兵,委以心腹。卒于军,年三十六。太祖哭之恸。国用之卒,子诚幼,胜先已积功为元帅,遂命袭兄职,典亲军。洪武元年兼太子右詹事。坐小法贬一官,为都督同知。引兵溯河,取汴、洛,下陕州,趋潼关。守将宵遁,遂夺关,取华州。还汴,谒帝行在。授征虏右副将军,留守汴梁。寻从大将军征山西。久之,元太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