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45184
大小:50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6
《学第一学期高一级历史学科期终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终试卷一、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21—30题,每题2分。共40分)1,人类学会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此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中国的这种农耕生活最早可追溯到A.一万年前后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C.夏朝D.商周时期2,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但其核心地区在A.长江中下游流域B.黄河中游C.东南部沿海地区D.珠江流域3,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周公东征D.共和行政4,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A.从“
2、公天下”到“家天下”B.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5,“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尚书大传》中这段话评价的历史人物是A.黄帝B.周公旦C.周武王D.秦始皇6,“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这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选拔德才兼备之人B.扩大疆域C.巩固周王室统治D.团结功臣贵族7,古书上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这里鼎的主要用途是A礼器B食器C酒器D乐器8,“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
3、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A.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B.农民起义、刘项文盲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统一六国、焚书坑儒9,《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以下四项中与“家天下”有关的是:A.大同之世B.传贤不传子C.禅让制D.世袭制10,某传记书籍的目录中有“风烟入秦、变法图强、万世基业、悲壮的死”等,据此推测,该传记的主人公是A.商鞅B.陈胜C.韩非D.项羽11,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4、。”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12,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是A.仁义道德B.追功逐利C.清静无为D.兼爱非攻13,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1/11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
5、……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A商鞅变法B秦的统一C中央集权制建立D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15,史学家钱穆指出:“我们研究历史之变,亦宜分辨其所变之大与小。例如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自东汉到三国魏晋时代却又为一大变。”其中“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指的是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A.从战争走向和平B.从封建走向帝国C.从专制走向民主D.从民主走向专制16,右表乃根据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整理而成,此表反映的现象是姓名官职出身萧何相国县吏陈平丞相游士周勃太尉吹鼓手樊哙左丞相狗屠灌婴太尉布贩A.西周:“封建亲戚”B.秦
6、朝:“独尊儒术”C.西汉:“布衣将相”D.隋唐:“金榜题名”17,“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A.什五连坐B.郡县行政C.刺史监察D.皇权独尊18,汉武帝时期,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倾向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19,右图是一幅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这一政府架构当始于------()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康熙帝20,右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
7、朝21,东汉时期“豪强”的基本特征是A.拥兵自重称霸一方B.依靠巧取豪夺聚敛财富C.通过科举获得功名D.世代享有政治经济特权11/1122,右侧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魏国所辖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23,下列北朝政权更迭正确的一组是A.北魏 西魏 东魏 北齐 北周北齐 北周北魏北魏西魏 北齐西魏B. 东魏 北周C.东魏北魏西魏北周D.东魏北齐24,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A.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话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B.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C.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D.将都城南迁至长安25,某著作
8、中写道:“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另一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