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面试热点:“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国考面试热点:“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ID:32842154

大小:110.9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6

国考面试热点:“奢靡之始,危亡之渐”_第1页
国考面试热点:“奢靡之始,危亡之渐”_第2页
国考面试热点:“奢靡之始,危亡之渐”_第3页
资源描述:

《国考面试热点:“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年国考备考指导:“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到来,以下是国考的面试热点。【热点背景】要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

2、、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如果任由这些问题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那就有可能发生毛泽东同志所形象比喻的“霸王别姬”了。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同志对这些问题见怪不怪,甚至觉得理所当然,“久入鲍肆而不闻其臭”。这就更加危险了。习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命题预测】

3、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认识。【思路解析】3/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名言警句的理解和认识,了解考生的知识积累,通过考生的回答,测查考生与岗位是否匹配。作为一名准公职人员,要正确理解名言警句,观点要准确,分析要全面,有深度,联系到社会实际,对于认识到的启示,要积极落实,体现出对道理、启示的把握。【参考答案】“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意思是说,奢侈糜烂的开始就是危亡的征兆。这是习总书记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旨在警醒我们要警惕奢靡之风,杜绝四风问题,做好作风建设。

4、商纣王荒淫暴虐,酒池肉林,周幽王千金买笑、烽火戏诸侯,这些奢靡事件,都导致了灭国。而现如今,许多官员仍旧没有吸取教训,大行奢靡之事,讲排场,比阔气,超标接待,浪费严重,大肆修建办公大楼,巧立名目,挥霍公款。如原浙江宁波市市长卢子跃多次安排公务用车往返500公里,接送金华市的理发师到宁波市专门为其理发。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王阳3次进京接受企业宴请,调研期间,参观重庆大足石刻和安徽黄山、九华山等旅游景点。吉林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原副省长谷春立花费34万长期住酒店,接受私营企业主在私人会所安排的宴请

5、。这些奢靡行为,都被中纪委查处,受到了处罚。奢靡之风,从来都不是小事,其危害甚大。第一,会损害政府形象,影响执政基础。党员干部追求奢靡,会引起群众不满和对立,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失去群众信任和支持,严重损害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第二,败坏社会风气。官风正,民风淳,党员干部奢靡,党风不正,对于民风、社会风气会有不良的示范作用,会催生和助长社会上铺张浪费、贪图享乐之风。第三,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奢靡之风,讲排场,比规模,过度消费,浪费严重。奢靡之风,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说明奢靡之风具有顽固性,对于它存在的原因,我

6、们更应该认真思考。第一,对奢靡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有官员认为,我们现在发展好了,不用勤俭节约,资源充足,没有认识到奢靡会造成浪费,会破坏干群关系。第二,对手中的权力有错误的认识。有部分官员认为,手中的权力是他的私有物品,可以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公款吃喝、超标接待、乱兴土木。第三,制度落实不到位,16年出台了《党政机关国内接待管理规定》要求公务接待坚持“有利公务、简化礼仪、务实节俭、杜绝浪费”等原则,但是具体操作时,仍有部门官员不遵守制度,导致制度效果不佳。反奢靡,是一场持久战。第一,加强官员思想建设

7、,持续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提升干部政治觉悟。开展红色教育,学习红色精神,开展负面典型教育,让干部认识到奢靡之风的危害,从自身做起,约束自身的行为,勤俭节约。第二,维护制度的权威,一经发现违规人员,严肃处理,对其他违规人员起到震慑作用,消除侥幸心理。第三,畅通监督渠道,引入社会监督,公众监督,开通监督热线,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足够重视,积极调查,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合力杜绝奢靡之风。3/3青海中公教育特别推荐最新青海公职考情资讯,分享近期青海省各类招聘考试信息汇总,预祝广大考生在考试中金榜题名

8、,荣获佳绩。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