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41293
大小:4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捕捉生物课堂的精彩瞬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捕捉生物课堂的“精彩瞬间”林伟琴摘要: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提倡的教学已经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白”,而应该是师生、生生之间自然而然地智慧的“对话”。夏茹冰先生作《赞协商对话》联云:“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源于对话的启迪、碰撞,弹性的对话才有“精彩瞬间”的生成。本文剖析了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生成的教学案例,并对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生成的教学处理策略进行了反思。关键词:新课程;生物教学;课堂生成正文: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教师和学生。“课堂生成”这个新名词也频频出现。
2、在课堂教学中,有时教师虽然做了精心的教学预设,却会出现课堂生成偏离教学预设的轨道而意外生成的情况,让本该如约而至的预期生成触礁滞后。当课堂教学出现意外生成时,若顺势利导予以巧妙处理,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即时出现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情境或观点为契机,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使教学获得成功。笔者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并结合教学案例与同行们交流课堂生成的
3、心得体会。一、传统教案限制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有充分的预设,即精心备课,然后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传统教学突出表现就是按教案上课,预设和教案就像一只无形之手控制着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使上课变成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案例1: 笔者曾经有听一节公开课,教案上写着“老师问、学生答”,学生的答案都已经预先写好。课堂上教师提了一个问题,叫一个同学回答,一个同学回答他自
4、己的想法,跟老师的答案不一样,老师就“坐下”,叫另外一个同学,另外一个同学回答是老师的标准答案,老师就表扬他“回答得很好”。把教学比作“打乒乓球”,如果老师提问是发球,学生回答就是接球,但按照教案上的程序就会只处理“界内球”,对闪烁学生思维火花的“界外球”视若不见,在这种学生很被动的学习中,教学很难说是有效的。假如说课堂上的“智慧火花”被教师无情地浇灭了,我们的课堂还是“师生对话”、“师生平等”的课堂吗?案例2:曾有听4《图片两组》一课。老师按照五个步骤分析完图一后,要求学生照样来分析图二。师在学生齐答“画面的主要人物是一对夫妻”后又问还有什
5、么细节,生A答“拐杖”;师再问“拐杖说明带来了什么?”生B答“创伤”。显然,对于这个答案老师不大满意,对生B老师没有作任何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他继续追问“有谁知道带来什么?”沉默了好久,没人敢回答。最后老师似乎有点生气地大声说“是断腿。”听到这里的我有点纳闷:难道“断腿”比“创伤”就更恰当?“创伤”的答案也许比“断腿”更妙。因为断腿毕竟只是肉体的损伤,是具体的;而创伤不仅指肉身的、更多可指心灵的,有抽象的深化。这岂不与画面所表达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更吻合吗? 新课标中强调,我们要发现课程资源,利用好它。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
6、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教学中,如何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的资源、敏锐地发现它们是否有价值、并及时做出反应值得深入探讨。这样,在生成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会调动起来,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使课堂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课堂正因为有了生成,才拥有了充满生命的气息。二、对课堂“意外”的教学处理策略及反思课堂教学是一个平等交流的过程,不应该存在“谁牵着谁的鼻子走”的现象。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把精彩的表现让给学生。老师的职业本质就是“绿叶”对“红花”的陪衬。老师的智慧应该体
7、现在对课堂意外的驾驭和合理利用上。课堂意外,是智慧火花的闪烁,是课堂自然美的展现。扼杀课堂的意外,便会断送教育的真正成功。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插曲”,如果善于捕捉“教机”。教师在上课灵活机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前,在课堂上,总是老师讲,学生听,即使老师讲错了,学生也不敢理直气壮地指出老师的错误。然而,“怀疑精神”恰恰是新课程的科学探究所不可缺少的。有了怀疑,才有可能创新。善于猜测,勇于怀疑,正是课堂意外的生长点,是创新思维的萌芽。所以,能够勇敢地指出老师错误的学生,是一名了不起的学生。学生是真诚地,是有强烈好奇心的
8、,只要我们用心去看待,就一定能体会其中的精彩。案例1: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原定教学预设是列表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异同点,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