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案-教学课件

雨霖铃教案-教学课件

ID:32838608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雨霖铃教案-教学课件_第1页
雨霖铃教案-教学课件_第2页
雨霖铃教案-教学课件_第3页
雨霖铃教案-教学课件_第4页
资源描述:

《雨霖铃教案-教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题目:《雨霖铃》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柳永及雨霖铃词牌。(2)反复诵读,品味意象,把握情感。(3)掌握本词情景交融与虚实结合的手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品味意象,把握情感。(2)掌握本词情景交融与虚实结合的手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配乐朗诵是谁,(师读)才情卓著,却屡试不笫,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是谁,唱出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使得金主,立下挥鞭渡江之志?是谁,(生读)发展词题,大创慢词,打破了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是谁,走进市井,走向俚俗,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师)同学们,他,是谁呢?对,他是北宋婉约词人代表柳永,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柳永一起来学习这首流传千古

2、的经典送别词《雨霖铃》。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好,大家来朗读一下。(师板书:雨霖铃柳永)(师)那词人柳永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的生平。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qi卿,福建崇安人。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柳永精通音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从内容上看,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有词集《乐章集》。(师)那雨霖铃作为柳永的代表作,又有着怎样经久不衰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

3、》,先了解本课的词牌名雨霖铃。《雨霖铃》本是唐代教坊大曲,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时,淋雨连口,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见本词悲怆低下、凄楚欲绝的情味。当时柳永仕途失意,心情压抑,决定离开汴京到外地,但一想到从此不能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师)通过了解,我们知道本词的内容和词牌名雨霖铃没有什么关系,词牌名限制的是曲子的曲调,从而影响本词的风格。那作者柳永在这种仕途失意,心情压抑的情况下,离开京都到外地是怎样一种心情呢?接下来市我给大家朗诵一遍,大家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体会作品的风

4、格。(师)同学们,通过听朗诵,大家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是一种怎样的风格呢?大家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师)很明显,这段话是柳词和苏词的风格对比,一个是豪放派,气势豪放,一个是婉约派,婉约典雅。我们先来找位十七八女郎,充满感情地来朗读这句充满代表性的千古名句,再来找位关西大汉,为我们朗读“大江东去浪淘尽”这句词。(师)好,这位女生读的低沉,委婉,充满了眷恋不舍;(师)这句“大江东去”读得非常豪放,富有气

5、势,那关西大汉能读“杨柳岸,晓风残月”吗?十七八女郎可以读“大江东去”吗?接下来由我给大家示范朗诵。(师)很明显,这样读很别扭,不够应景,那接下来一分钟时间,大家自己朗读《雨霖铃》,边读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思考,词中有没有哪一句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生回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师)多情的人自古以来就为离别而感伤。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学过的离别的诗都有哪些呢?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这种伤离别之情的?我们再读本词,初步感知一下词的上阕写了什么?下阕写了什么?很明显,词的上阙是写景,写的是送别时的场景,下阙是抒情,抒发的是送别后的情思。(板书景,情。)那我们都知

6、道,在古诗词当中,凡是写景都是为了抒情,王国维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我们本文都有什么样的景语呢?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一下本词的意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是我们本词的第一句话。其中的意象有什么特点呢?找位同学来谈一下你的理解。所以通过对意象的分析与理解,我们知道,词在开篇就渲染了一种凄冷哀伤的氛围。接下来还有哪些意象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其中意象的选择,在抒情上有什么样的作用呢?烟波,暮霭,楚夭。什么样的烟波?千里烟波,给人一种浩渺绵长的感觉,作者的愁绪,显得很绵长。暮霭是沉沉的暮霭,给人一种浓重压抑的感觉,衬托出作者愁思之深重。楚天指的是南方的

7、天空,显得空阔辽远,更显得愁思是无边无际的,蔓延出来的样子。念字是如何理解的呢?作者想到自己渐行渐远,远到千里之外,暮霭沉沉的南方。本句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虚写(板书虚实)虚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等,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实写是对眼前真实事物的描写,一般是眼睛能直接看到的事物或景物,都是身边的实物。所谓“眼前之景为实,想象之景为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