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案到课堂的距离

从教案到课堂的距离

ID:32831084

大小:56.4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6

从教案到课堂的距离_第1页
从教案到课堂的距离_第2页
从教案到课堂的距离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教案到课堂的距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教案到课堂的距离王慧薇仙居县下各镇第二小学开学初,教研室通知我到山区学校送教。这次经历,让我丈量了教案到课堂的距离。.教案很美,可那是在纸上《麦哨》,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描写乡村的生活吗?与孩子们的生活多么贴近呀!我选定了这篇课文,查找相关资料,钻研教材,设计了教案,走进了课堂:第一步“导入”。岀示图片:青圆、鼠曲草、桑甚、毛栗子……;岀示实物“麦哨”。第二步:初读课文,感受麦哨声。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麦哨声音的段落;反馈,学习第1、2、7、8自然段;写作方法;首尾呼应。第三步:感受乡村田野的

2、柔美。乡村的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彖?(出示第4自然段);图片欣赏:油菜花、蚕豆花、萝卜花、麦田……;积累背诵。第四步:感受乡村孩子欢快的牛活。自由读文;学习“嚼茅茅针”部分,用上连续的动词仿写;朗读小诗《乡村的记忆》。上完课,我几乎崩溃。第二环节让学生感受麦哨声的变化是自己的得意之作,可学生丝毫没有感受到,虽然反复强调,但学生却是“巍然不动”纸上得来终觉浅,最美的教案,那只是纸上的东西。二、孩子乐了,但语文课上,只有好玩是不够的课文写的是乡村特有的东四,但是孩子们没有做过麦哨,更没有吹过麦哨,无法深

3、切地感受到,而且对文中的“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等词语也没能很好地理解。基于这样的分析,我对这一环节的教学进行了修改:课件岀示:(1、2、7、8自然段)1•指名读。2•师生合作表演麦哨声。(1)师与一名学生合作读。我想先请一位同学来跟我合作一下,我呼,你应。(变化着吹)一个简单的麦哨就能够吹出这样多变灵动的声响,我看到许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了,我们一起吹吹吧!(2)师与全班学生合作读。刚才我们吹得多开心呀!就像课文屮写得那样,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我们也这样呼应着读一读吧!(师读第1自然

4、段,生读第7段……)。这一次,我不仅仅只是让学牛看到实物“麦哨”,而且还让学牛试吹。这么一吹,学生乐了,在吹的过程中,学生都说很好玩。再抓住“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等词语合作读麦哨声。在学生有了情感的体验后,学生就能声情并茂地读出欢快的麦哨声,也感受到了极富变化的麦哨声。三、收获,来自于实实在在的训练这部分的问题解决了,但让我郁闷的是,又岀现了新的问题。在教学“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口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一句式时,

5、让学生仿写。设计教案时我已经考虑学生可能不会写,搜集了各种花的图片,并岀示句式“()的()”,先让学牛说一说,因为我觉得能说是会写的基础。学牛基木都会说(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我心里暗喜,这下会写了吧!结果学生竟然不会写。写了的几个学生基本是粉红的桃花谢了,结出了桃子;雪口的梨花谢了,结出了梨……我突然意识到,学生只注意到各种花的颜色,没有关注到果子的数量、形状等方面,而我也没有及时地进行评价引导,如文中的“一蓬蓬”、“小指头似的”等词语。另外,还有的学牛说结出又大又甜的梨、又大又红的桃子,

6、这其实是因为他们缺乏生活常识,花谢以后果子是慢慢长大的,不是一下子就能结出大大的果实。这次试教过程屮,我觉得自己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了解还很不够,让学生一下子把句子写具体是很有难度的。于是,在大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反复对教案进行修改,做了如下调整:1.出示词语(齐读):油菜花、蚕豆花、萝卜花在我们湫山还有哪些花呢?(指名说)1.那课文中作者乂是怎么把这些花写美的呢?出示: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口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3•小结,出

7、示图片,仿写。()的桃花谢了,结出了一个个。()的梨花谢了,结岀了。()的柳枝,吐出了。()的小溪,。这样调整后,让学生先说自己在家乡看到的景物,这群孩子的积极性马上提高T,因为他们就是牛活在乡村的。再让学牛用上颜色的词说自己看到的花,其实都是为接下来的写做铺垫。从词语到短句,再到整个句子,进行分层教学,既大大降低了难度,又能让学生一步一步说得更具体,写得更具体。有些学生写到:粉红的桃花谢了,结出了一个个可爱的小桃子;雪口的梨花谢了,结出了一个个小灯笼似的梨子……除了仿写文中的句式,我还进行了适当的

8、拓展。其实,不管我们怎么设计教案,怎么预设学生会岀现的各种情况,都会发现设计的教案和实际的课堂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灵动的孩子。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次挑战,一次成长!我知道了,设计教案,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设计。蹲下身子,用心地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和知识需求,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和孩子间的距离是如此之近。从教案到课堂很远!从教案到课堂,很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