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29897
大小:107.8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6
《2018年中考历史考点练习卷:秦汉时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秦汉时期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C)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汉光武帝2.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A)①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推行郡县制④统一货币、度量衡⑤修建陵墓A.①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⑤D.①③④⑤3.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
2、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B)A.洛阳B.咸阳C.长安D.北京4.《史记》记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A)A.加强中央集权B.让更多的人得到封地C.加强思想控制D.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政府做官5.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
3、远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B)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6.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孔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下列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的是(A)①孔子②老子③孟子④庄子⑤董仲舒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③D.②④⑤7.2015年4月13日,《中国教育报》在报
4、道南阳高等专科学校发展情况时,特意强调“南阳是豫西南一颗璀璨的明珠。孕育出商圣、科圣、医圣、智圣等无数圣贤先哲。”这里所说的“医圣”是(C)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孙思邈8.青岛有一座著名的湛山寺。与之相关的宗教,何时传入我国中原地区(B)A.秦朝末年B.西汉末年C.隋朝末年D.唐朝末年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西周秦朝西汉春秋②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
5、之下。——《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大一统”之梦》请回答:(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3分)①东周②战国,周武王,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2)
6、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举两例说明“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4分)焚书坑儒,儒家思想。西晋统一等;北魏统一黃河流域等。(3)综上所述,概括指岀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2分)追求大一统。1.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匈奴O汉秦O月息安力玉门屯一*炳长安Z丝绸之路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人民教育出版社网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
7、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起点:长安;事件:张骞通西域。(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臥最远到达的地区。(2分)前提: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8、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2分)闭关锁国政策;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从张骞和郑和来看)一个人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方可取得成功,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