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16572
大小:54.9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6
《[终稿]“照妖镜”--瓷器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王维达的“照妖镜"林明杰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主任王维达获得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王维达,67岁,是木次获奖者中最为年长的。这个头发斑白,眼镜后闪烁着温和而又带孩子气的眼光的学者,令许多制假贩假者颇为犯怵。那些曾经瞒过一些鉴定家法眼的古陶瓷质品,总难免在他面前原形毕露,因为他拥有一件“照妖镜”一一热释光测定陶瓷年代技术。虽然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陶瓷鉴定家,但是许多古陶瓷鉴定专家却往往将一时难下结论的东西,交给王维达作“裁判”。前些年,海外某藏家宣称拥有两件非常珍贵的元代青花龙纹瓷瓶,而国内外专家的鉴定结论众
2、说纷纭,一时成为文物界和收藏界关注的事件。王维达以热释光技术对该瓷瓶的样木进行了检测,结论是该瓷瓶的制作年代不会超过50年。这一结论的公布,为一场学术之争画上了句号。王维达说,每件瓷器都“隐藏”着一只“热释光时钟”。原来陶瓷的原料粘土屮含有极微量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同吋,粘土屮含有的石英等无机晶体受到射线辐照时,会将一部分能量储藏在晶体中。陶瓷烧制时,那部分储藏在静体重的射线能量会全部释放掉,随后重新开始以均匀的速率继续吸收粘土屮的辐射能。从古陶瓷烧成之吋起,年代越久,其晶体屮储藏的辐射能越多。而热释光鉴定年代的技术,就是
3、从待鉴定的瓷器小获取微量的样木,进行加热,使其晶体中储藏的辐射能释放出來,转换为可以观察到的光能,由此可准确断定陶瓷的烧制年代。传统古陶瓷鉴定主要凭眼观手触,其结论因鉴定者眼力高下时冇出入,争论不休。王维达的这项技术让许多人心服口服。曾有一国内收藏家说他的一件瓷瓶是世上绝无仅有的宋代柴窑器,价值上亿,有意卖给国家博物馆。但专家看过后认为不对,他很不服气,还向有关领导投诉。最后东西送到了王维达的实验室,鉴定结论是制作年份在50年之内。1963年从上海师范物理系毕业后,王维达进入上海博物馆从事文物保护科研工作。与热释光结缘始
4、于1975年。他从《参考消息》上看到,国外有人研究用热释光技术检测古陶瓷年代,rti此勤奋耕耘30余年,如今可以骄傲地说,热释光鉴定古陶瓷年代,世界上并非只有王维达在做,但王维达做得最好,最精确。别人只能鉴定两三百年前的,他可以准确鉴定到50年内,可测率在95%左右,正确率在95%以上。他主持取得的《前计量饱和指数法测定瓷器热释光年代》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解决了瓷器热释光年代测定中真伪鉴别的世界难题,使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水准处于国际先进地位,荣获2004年度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一等奖。这项科研成果已经为国
5、内外收藏机构测定了1000多件瓷器,95%是贋品。不少收藏机构因此避免购入贋品。王维达告诉记者,现在个别制假者也了解了热释光原理,试图给仿冒的陶瓷进行人工辐照以瞒天过海。他曾经检测到3件唐三彩,高寿竟达4000年,而唐代纪元至今只有1300多年。他说,目前制假者还无法准确控制辐照技术,但是为了预防后患,他和同事们止在开展更新的科学探索,以区别自然辐照和人工辐照。早些年,瓷器鉴定还仅仅只看器形和釉色的时候,他们就用游标卡尺的精准,做出了以假乱真的仿古瓷。古时的官牽作坊里,为了保证胎泥的细腻均匀,泥巴要在水里浸泡十多年。十多
6、年前,他们研究出了真空粉碎机。出来的胎泥瞒过了专家们的眼睛。明黄不过关,攻关几年后,作坊里的研究者再次冲破了专家的眼睛。做I口时,一件瓷器共至可以在兑有特殊药水的池了里一泡就是12年,仅制作成木就数十万。岀来示远走香港、英伦,前赴后继地冲击世界顶级扪卖行的防火墙。香港城市大学古陶瓷屮心梁宝鑒博士是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他介绍说:热释光检测首先是耍取样的。热释光鉴定的原理是,文物在存放和保存的过程中会吸收射线,a、B、丫射线,而射线是有能量的。时间越长存的能量越多。然后我们测出这个器件从烧成一直到现在取样的过程中一•共吸收了多
7、少能量,再除以它每年吸收多少,就能得出它从牛•产出來到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在建立数据库吋,我们用大量瓷片来测量它每年吸收多少,我们再计算出一个平均值,东北,华南,得出一•个平均值,而正因为这个是各地平均出來的平均值,当然就有误差。比如一个花瓶,它就是景德镇牛产的,那就应该拿景德镇的数据,但是你也不知道它哪里生产的,这个就是最大的误差。上海博物馆主要亮点在热释光。王维达老师退休多年,现在主要是他的接班人在做。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亮点在成分和显微结构分析,不做热释光。该研究所冇中国古陶瓷数据库,长沙窑应该也在M'1'o而香港城市
8、大学的主要成果也多是与上海博物馆合作产牛的。专业好文档精心整理欢迎卜•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