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15367
大小:3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6
《八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出卷人:晶净一、语言积累和运用(25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8分)tuí()唐交xiè()méng()懂tuǒ()帖家醅()招liá()合zhé()压韵苋()菜2.“福州十大名片”评选活动正在进行,要求推选出最能代表福州、最具福州特色的人物、景物、建筑、艺术、食物……目前人气较旺的选择有林则徐、冰心、三坊七巷、青云山、佛跳墙、闽剧、评话、榕树等十几项。请你也推选一项并说说推选的理由。(4分)我推选,因为3.背诵和默写:根据所给的古诗文的上下句或提示语默写填空(8分)①我们常用李白
2、《行路难》中的诗句“,”表明远大的志向和敢于胜利的信心。②父亲叮嘱刚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的旷达胸襟。③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藉的词句是“,。”词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④《饮酒》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⑤《己亥杂诗》表达诗人昂扬向上、奋斗到底的倔强精神的千古名句是,。⑥,蜡炬成灰泪始干。⑦不畏浮云遮望眼,。4.名著阅读:(5分)我国古代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
3、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二、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选段(18分)7/7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临溪而渔把酒临风C.山之僧智仙也四时之景不同D.泉香而酒洌杂然而前陈者2.请写出与欧阳修齐名的两个宋代文学家:、。(2分)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⑴⑵4.这篇游记以“乐”为中心展开,那么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的那些“乐”?(3分)答:5.文中“,”已成为经典名句,常用来比喻“表面上是这样,而实际上是那样”的做法。(2分)6.第三段四句话分别写了四层意思
6、,请各用三个字加以概括,并指出哪一层是重点。(4分)答:⑴⑵⑶⑷重点是第层。三、现代文阅读(45分)1.忆先生按现在的规矩,应该称呼“老师”,我也的确这样叫他;但我心里却总以“先生”称呼他。7/7他就是我上高一时的语文老师——张子清先生是在后排几个“混混生”的哄笑中出场的。——并不是他扣错了扣子或是忘了打领带,而是因为衣着的笔挺整洁,使那几个“不修边幅”的同学感到不适应。――他轻轻带上门,把几本泛黄的书摆上讲桌,给我们上高中语文起始课。他如数家珍,几千年的文史经哲侃侃而谈,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画卷,使我们如沐春风
7、,引领我们进入语文的殿堂。我日后的迷恋文学,这节语文课便是一个发端。我默默地注视着先生,猜想那灰白色的中山装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先生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正是黄叶纷飞,秋雨连绵的日子。我们沉浸在作品优美的意境中。有一个同学突然提出问题:“老师,什么叫孤独?”他说:“深秋,静夜,冷雨轻轻拍打落叶,灯泡幽暗朦胧,独自倚窗沉思,那感觉就是孤独。”鸦雀无声,我们欣赏着完美的诠释。有一段时间,我作文专喜欢以玄吓人,许多半懂不懂的诗文,被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的文章中,以至于满篇的前后引号此呼彼应。我交了一篇《走近余秋雨》。发
8、还后,我看到的评语是:“拟给九十分:起笔新颖,给两分,收束照应开头,给三分,抄写给五分;其余的分,都给余秋雨。”一向自负的我不禁哑然失笑,欣然接受了这别致的批评。那天晚自习,评析《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练习。我对文中一段话的理解,与“教参”明显不同。先生用反常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宣布以“教参为准”。我“嚯”地站起来,用一种挑衅的口气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