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14117
大小:6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6
《允禵更名与雍正继位问题再探讨吴秀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8月清史研究Aug.2013第3期TheQingHistoryJournalNo.3学术专论允禵更名与雍正继位问题再探讨吴秀良[摘要]雍正帝继位后,康熙十四子“胤祯”更名“允禵”的问题,曾作为持雍正继位“窜立说”学者们的一个有力证据。其实他们的“求证”只不过是利用“次等史料”来证明了十四子的名字曾经是“胤祯”的史实,而没有能证明十四子出生后的“原名”就是胤祯。不但如此,他们对允禵更名与雍正继位问题也找不到任何关系。本文考订了解决皇子更名问题最具权威性的史料———皇室玉牒,结合康熙朝满汉融合中政治文化变迁的
2、背景,深入与十四子更名有关史料中的语境与情境,阐明了持雍正继位“合法说”学者们根据皇室玉牒对十四子胤祯改讳允禵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而化解了他们在此问题上关于史料解读的分歧,最后也试图对他们共同遗留的“未决”问题提供答案。一、“标的问题”自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清史界借着皇十四子的“胤祯改讳(允)禵”这个题目发表了一系列的“考实”的论述,以图证明胤禛(雍正帝)的皇位是从他十四弟胤祯处篡夺过来的。①孟森先生是20世纪创立雍正“窜立说”的学者(简称“非法派”)。在《清世宗入承大统考实》②一文中,孟森开宗明义的主张就是:“康
3、熙末年,诸王大臣所默喻上意,知为将来神器之所归者,乃十四阿哥胤禵。”根据这一个没有证明的先入观,孟森的猜测是阿布兰私以“玉牒缮(底)本与隆科多收藏在家”而遭到弹劾之故,可能是因为玉牒中含有胤禵被立为皇位继承者的暗示(“或即于玉牒中获有圣祖暗示之意”)。③实际上,孟森从未看过北京故宫珍藏的康熙朝玉牒和宗人府档案;因此他对玉牒的性质和功能存有严重的误解。因为玉牒不是遗嘱。它只记载过去,不涉及未来。在史学方法上孟森还认为雍正随意篡改了清廷内部的资料而企图掩盖他[收稿日期]2013-05-02[作者简介]吴秀良(1929—
4、),男,美国波士顿学院荣休教授;silaswu@gmail.com①严格说来,雍正的兄弟们避讳改名并不是他的意愿,乃是当初被他任命为总理事务的八弟胤禩(廉亲王)、十三弟胤祥(怡亲王)和隆科多(理藩院尚书)等“王大臣”提议把他兄弟们名字的第一个“胤”字改变。他起初“不允行”。但是王大臣“援引往例,陈恳再三”,所以他才“不得已而许之”。至于把“胤”改为“允”也不是他主动提出,而是接受胤禩的建议才决定的。见雍正八年五月十五日上谕,载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宫中档雍正朝奏折》25辑,1978年,第555页。②孟森:《明清史论著
5、集刊》(下),中华书局,2006年,第383页。③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下),第408页。9/919/9“夺位”的劣迹。孟氏这个“假定”实在“大胆”;然而在“求证”上相当“粗心”。继承孟森“窜立说”并大力加强的学者首推王钟翰和金承艺。当他们认识到“改十为于”的传说不能自圆其说后,就集中在“改祯为禛,实属易易”①的理论架构上。他们的史学方法是从中外史料中找出十四子的“原名”为“胤祯”,而后声称“允禵”是雍正帝从后者篡夺皇位后给他改的新名,以图掩饰他继位非法的秘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国策,清代的皇
6、室玉牒,作为北京故宫珍藏的清朝档案重要的一环,也对外开放了。笔者于1980年秋天获准进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简称“一史馆”)去研究康熙和雍正朝的玉牒;接着又有南开大学的冯尔康和在日本任教的杨启樵先后于80年冬和81年春获准进入一史馆查考玉牒。冯尔康是我们三人中首先发表“允禵玉牒易名”论文的学者。②冯文的重点是:十四子出生后的“原名”就是“胤禵”;以后因为某种原因改名“胤祯”(他说最晚康熙四十三或四十四年;笔者发现实际应为四十二年),并且这次改名也反映在康熙四十五年版的玉牒里。换言之,在皇帝的家谱上从康熙四十五年
7、十四子第一次改名后,一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底,他的名字都是“胤祯”;乃是在雍正元年,皇四子胤禛登基后,因为避讳,这个皇十四子才又一次改回原名为“允禵”。在这长达20年之久的期间,一切官方的文件和书籍以及外交使臣的记录上,只要提到皇十四子的时候,他的名字都应当是“胤祯”。这里我们看见研究者要想试图为“胤祯,改讳禵”这个“标的问题”得到正确答案,就必须仰赖能够解决该问题的最关键、权威性最高的史料,就是玉牒。但是持“窜立说”的学者,因为没有看到玉牒,反而去从那些权威性远逊于玉牒的“次等史料”里去寻求答案。杨启樵是第二个利用玉
8、牒研究“允禵易名”的学者③,他对雍正继位的看法和冯尔康一致。他们都认为“改祯为禵”,只不过是在帝王体制下因为避讳而有的一个例行动作,与继位扯不上关系。但是杨氏对“更名”一词和冯氏意见相左。冯氏认为既然十四子因为避讳改名“允禵”,而这个名字也就是他的原名,因此他在雍正元年改名允禵应当是“复名”(恢复原名)。杨氏虽然也承认玉牒的权威性,但是他认为显示在康熙三十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