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汉川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湖北省汉川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2812267

大小:24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2-15

湖北省汉川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湖北省汉川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湖北省汉川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湖北省汉川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湖北省汉川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汉川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汉川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10月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5小题,总共50分)1.《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灭,天法道,道法自然”。这A.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D.本质上都赞成天人感应【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论语》重视礼和仁,这不能说明顺天有为的主张,故A错误;孔子和老子都处于春秋时期,故B错误;《论语》重视礼和仁,老子

2、重视天人关系,这反映出儒家和道家不同的人生追求,故C正确;材料也无法体现两者本质上都赞成天人感应,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全面获取材料信息,抓住孔子和老子主张的不同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到:“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A.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B.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C.“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3、D.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答案】C【解析】-17-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礼”和“法”功能是异步同趋的,是一样的,均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也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和法家是不同的流派,没有渊源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3.孔子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李斯提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材料说明A.法家吸收了儒家思想B.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C.儒家遭到了法家的批判D.百家争

4、鸣局面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孔子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李斯提出“为天下一统”,均主张天下一统,说明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李斯的主张受孔子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在“天下一统”观点上的相同,排除C项;李斯是秦朝时期人,材料信息不是反映百家争鸣,排除D项。4.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

5、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选择A符合题意。BCD三项也是董仲舒的思想,但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家思想演变·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5.宋朝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

6、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C.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17-D.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宋明理学并不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相反它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所以,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也就是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7、•宋明理学•张载的主张6.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是说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了正常欲望或者说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就是人欲。故答案为B项。区分人欲和人的正常

8、欲望,就是为了说明人可以有正常欲望,排除AC项;人欲不符合天理,人的正常欲望符合天理,排除D项。7.有学者认为,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主张,摆脱了长期的文字训练和经典阅读,是一种简单直截、当下即是的工夫,所以能够引发中下层老百姓的极大兴趣。这主要说明王阳明的“心学”A.其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B.只对当时的中下层老百姓产生了影响C.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变革的作用D.直接推动了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答案】C【解析】-17-【详解】王阳明的“心学”认为良知是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