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个实践维度解读文本

基于三个实践维度解读文本

ID:32808640

大小:55.1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基于三个实践维度解读文本_第1页
基于三个实践维度解读文本_第2页
基于三个实践维度解读文本_第3页
基于三个实践维度解读文本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三个实践维度解读文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三个实践维度解读文本一、熟熟读精思,吃透文本干国祥老师执教的《少年王冕》。上课伊始,干老师就向孩子们出示了“少年时的王冕是一个的人”,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先主后次,填入两个能表现王冕性格与品质的词语或短语。学生分别写出了“孝敬母亲”、“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等词语。但是,干老师在王冕的性格与品质中补充了两个近义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在人文内涵的把握上,显然干老师是更到位的。“自强不息”是王冕的品质核心,“勤奋好学”是其行为表现而已。但是,教学的妙处在于干老师只是先呈现了一下,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他的理解。真正体

2、会“自强不息”,是学习十岁时的王冕:“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此处干老师重点辨析了“舍不得吃"和“舍不得花”,各体现了王冕什么样的品质。课文中已经明明白白写了,“舍不得吃”是“孝敬母亲”,但舍不得花呢?学生说,是勤奋好学。干老师问,为什么要勤奋好学?学生说,因为他想读书。干老师又问,他为什么要读书?学生说,因为他想

3、改变命运。干老师激动地说,是啊,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替秦家放牛一辈子。所以啊,这背后,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啊。通过这样的文本细读,孩子们应该是了解了王冕自强不息的精神。但是,干老师将这个了解继续往前推进。课文解完了,干老师再次总结提问:那么王冕的精神是什么呢?有的学生说自强不息,有的学生说孝敬母亲。干老师说,不对!是八个字:孝敬母亲,自强不息。孝敬母亲在先,自强不息在后,只因为对母亲的孝敬,对母亲的爱,所以才会有如此的自强不息!这是儒家的观点,课文忠实地照这个样子来写。这时候,到了最后的提升,干老师说,课文选自吴敬梓

4、的《儒林外史》。这是一本写官场黑暗的书,其实是写读书人丧失儒家精神本质的书。古代读书人也可称儒生,儒家的标准是君子,在《儒林外史》中,读书人已经不像君子,非常糟糕。整本书似乎只有一个人还可以称得上是标准的君子,或者作者是用君子的标准来写的,他就是王冕。接着学生很自然地就明白了后面作者大篇幅的一段荷花描写的寓意,解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干老师为什么能做到润物细无声呢?我想,这与他的熟读精思、吃透文本密切相关。精思的目的就是教师以教者的身份来审视文本,深度挖掘出文本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价值,从教学的视角来找寻走进文本、深入文本

5、的捷径。二、引一一广泛涉猎,旁征博引笔者一直敬佩窦桂梅老师上课时的大容量,旁征博引、信手扌占来,很羡慕窦老师的学生,课堂上总是在享受美味的精神大餐,上课时精神的丰足与愉悦是无与伦比的。虽然没有窦老师的激情与睿智,但借鉴她的《牛郎织女》一课的构思也让我收获颇丰。上这节课时,恰好已是上午第三节课,学生似已有些游离与疲惫。见此情景我便说,这节课我们来聊聊故事,学生一听顿时有了兴趣。叶老的原文朴实无华,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本身又通俗易懂,学生能自己把握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我们聊完故事里面的故事,聊故事后面的故事,聊到了其他三则民

6、间故事:《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我请学生比人物、比梗概、比主题,学生惊讶地发现,原来民间故事的内涵竟会这么丰富。我诧异于他们眼神中的光彩,那是老师最大的收获。当我最后告诉他们实际的天文常识:银河并不是一条河,银河里并没有一滴水,也没有桥。它是很多恒星和星云的集合,每逢七夕并不能看出它们向对方移动丝毫,更谈不上“渡河”。……他们一个在河之东,一个在河之西,彼此都在望河叹惜!织女比牛郎大,比牛郎亮,比牛郎重,算起来还是牛郎的大姐姐。牛郎织女两星的距离是16.4光年,要是牛郎打无线电话给织女,也要等到32年

7、后,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此时,学生的思维已完全突破空间的限制,我想这一刻他们有许多的想法在萌芽。三、精一一去粗存精,削枝强干教者对于文本的解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之中。教师的深刻不等于学生的深刻,也不需要让学生深刻。因此,我们教师在“临出发前”,还应该再次去解读文本,把文本由“厚”再读到“薄”一一去粗存精,削枝强干,牢牢把握文本的中心和主旨,以便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做到“深入浅出”。教师千万不可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向学生“和盘托出”,把自己对文本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去做拔苗助长的蠢事。例如:一次,一位二年级老师执

8、教《蜗牛的奖杯》一文,在课堂上,她花了很大的力气让学生辨别文中“惟恐”和“生怕”这两个词究竟哪一个“怕”的程度更深一些。结果,在启而不发的情况下,教者只好把自己对这两个词的理解硬性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不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思想实际,实在是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文本解读,是课堂教学的基石,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首要前提。于永正老师曾说:“这法那法,钻研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