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杨采红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杨采红

ID:32802738

大小:55.4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杨采红_第1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杨采红_第2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杨采红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杨采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杨采红杨釆红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李家湾乡中心校033300《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木,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得到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纳入到己有的认知结构中的一种过程。这种内化过程,需要受教育者主动完成。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tn:"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

2、牛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牛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牛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牛的认知搭建桥梁。实践表明:脱离实际的教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牛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相反,结合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学生会感到亲切、生动、真实、易于接受;同时,能使他们体会到牛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牛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

3、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对学牛的禁锢实在太多。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经历”、“体验”、“探索”认识数学、解决数学、形成经验,从而使各种能力得到发展。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旨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此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计算家里的水电费、存款利息

4、、装修所需地板砖的块数等等。总之,凡有适宜的内容,都应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如此的教学,可建立起学生的大众数学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有益于学生内化知识。三、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语言掌握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研究的定义、

5、性质、法则、概念等有层次地用简练的数学语言确切地表达岀来,这样,通过语言的锤炼可达到思维的严密。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吋,通过观察等式0.1=0.10=0.100,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这样,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也只有让其去表达,才能暴露思维过程中的缺陷。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因势利导,给予点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概括出了“被除数和除数同吋扩大或同吋缩小相同倍数

6、,商不变"这1规律,这时可出示<<6÷2=(6×0)÷(2×0)二3”这一式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发现2×0=0,而除数不能为零,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应补充条件“零除外”才完善。当语言描述准确吋,思维也就严密了。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诱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予足够的吋间让学生动口。实践表明:坚持要求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利于应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有利于正确理解科学的概念与原理,使学生智力得到锻炼。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

7、自信,激发情感传统教学崇尚终结性评价,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常用的评价语是“答得好”、“真不错”、“有进步”、“学得不错”等等。这种千人一面、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不重个性的评价,把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状况的丰富性泯灭于其中。新课标强调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其终极目的就在于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正如颜元所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生1说:“圆柱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图形。”我当即赞扬他

8、观察能力强。生2通过与同桌比较圆柱的高矮,发现了圆柱的高,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的发现真伟大。”生3想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验证上下底面相等的方法,我称赞他思维灵活、想象独特。当生4用手比划着提出“上下是两个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