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物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浅谈建筑物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ID:32802038

大小:57.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浅谈建筑物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_第1页
浅谈建筑物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_第2页
浅谈建筑物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_第3页
浅谈建筑物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建筑物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建筑物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俞桂松1赵永贵21身份证号码:330625196703033436;2身份证号码:330625196510232156摘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出现裂缝,是目前建筑业常见且难于彻底解决的难题之一,特别是在裂缝产生后,必然导致施工工期的延误、工程甲乙双方的纠纷、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降低以及建筑物使用寿命的缩短等不良后果。作为建筑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清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产牛的原因,强化建筑设计、施工和养护阶段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控制,做好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防控工作关键词:裂缝;成因;防治1现浇钢筋混

2、凝土楼面裂缝的成因分析1丄设计阶段(1)忽视了混凝土在温度的影响下发牛收缩和硬化时的自收缩,导致配置钢筋数量和强度不适合实际情况,产牛楼面裂缝。(2)在设计建筑物的阳角、剪力墙和梁体时由于从设计缺乏对混凝土的自由形变,引起在实际施工中出现45度的楼面裂缝。(3)楼板内布线不合理:由于水电施工图由各专业设计,实际施工中出现水电管交叉叠放,或由于设计考虑管内容线面积过大;且设计管线位置在楼板跨中,即在单层双向配筋处,楼板有效载面受到很大程度(15%〜40%)削弱,成为楼板最易开裂的部位;当楼板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即出现沿管线

3、表面呈直线状的裂缝。1.2施工阶段(1)施工阶段外墙转角部位的放射形钢筋长度不够,采取分离式的方法对构造负弯距短筋进行布设,没有双层双向钢筋对阳角处的房间进行加密加强,这会引起楼面斜向裂缝仍会扩展至放射筋的外侧和末端。(1)在建筑施工阶段放射筋钢筋由于绑扎过程操作失误,致使放射钢筋和板面钢筋位置错误,导致板面的负弯距钢筋下压,就降低了板面负弯距钢筋的有效高度,且在浇筑过程中钢筋拐脚处容易上翘不利于平仓,出现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2)空载养护期不足:从楼面混凝土浇注完成、收光至施工材料堆放,平均空载养护期过短,人为因素过早地震动、

4、荷载造成楼板幼龄混凝土内部受损开裂。且施工中用塔吊吊运的钢管、钢筋等周转材料因受剪力墙钢筋影响多堆放在预埋管线部位。2防止裂缝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2.1现浇板面层及底板开裂处脱壳部位的处理措施而较常见的现浇板面层及底板开裂处脱壳部位最容易产生裂缝,其处理方法措施如下:⑴基层处理:板缝中结构胶固结后,将裂缝两侧各25cm处原抹面层铲除磨平,用打磨机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清洗、研磨处理,并修补阶差和缺损部位;⑵涂抹修平胶:在干燥的混凝土表面涂抹底层树脂并用滚筒碾平;⑶不平整修:用找平材料把表面修平;⑷在碳纤维上涂刷粘结树脂。2.2加强楼面上层钢筋

5、网的有效保护措施钢筋在楼面碇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碗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栓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

6、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人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

7、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对于第3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A、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吋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E、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C、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吋,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D、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

8、般应不少于3・4人或以上)在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E、桧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