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79380
大小:61.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5
《幼儿园小班古诗池上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园小班古诗池上教案篇一:幼儿园小班古诗池上教案活动目的:1、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学会朗诵古诗。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对: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还有窝。(莲蓬)二、理解古诗《池上》看看,图上还有什么呀?(有白莲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这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撑着小船采白莲)教师小结:小娃娃撑着小船,悄悄地去采白莲玩,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河面上。绿绿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这件事被白居易爷爷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
2、池上》,“池上“一一池塘上,下面听老师来读一遍(出示古诗)。三、欣赏古诗介绍古诗《池上》,指导幼儿理解重点词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⑵偷米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⑶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⑷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四、学习古诗。集体念,师生对念,男女生轮念。五、启发幼儿边念边用动作表达诗句含义。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活动反思:由于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比较多地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古诗,绕口令等一系列中国特有的民间活动,所以孩子们对于这样形式的活动还是很
3、感兴趣的。同时为了便于他们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画的图片,这样便于他们的观察和记忆。古诗《池上》内容简单,易懂,比较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我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的帮助孩子们进行巩固和记忆,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民俗教育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的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篇二:幼儿园小班古诗池上教案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
4、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H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4、简介作者白居易。(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黑暗社会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口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池上》。
5、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①读准后鼻咅:撑、艇、萍;指导“艇”字的写法及结构。②学习新词:浮萍,白莲,踪迹,理解词义,练习书写。(2)齐读古诗。(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釆白莲。)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设计意图:课标
6、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牛活积累,理解牛词的意义木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一)前两行一一小娃偷采莲。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彖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Z情。)(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①学牛畅谈自己想象
7、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②让学生为“小娃偷釆白莲图”起个题目。③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④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牛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⑤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二)后两行一一景美童心纯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
8、”之事。)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设计意图:“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通过学生亲身想象“偷采白莲”儿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学生情,诗中激发共鸣。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仲。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