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

ID:32776984

大小:61.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1

2、课码作业5AKE■SHI-ZUO-YE[5]H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屮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B)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解析】明朝废丞相是rti于统治者加强皇权的需要,

3、而不是丞相制度一无是处,丞相制度在设立Z初便起到牵制皇权,提高行政效率等很好的作用,故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2.(2017•山西联考)《剑桥中国明代史》指出:胡惟庸的权力不断膨胀,这促使御史韩宜可在御前当面攻击胡惟庸及其盟友。告发胡惟庸等人不忠于皇上,僭越皇权。材料反映的是(A)A.相权与皇权的矛盾B.明初社会矛盾的激化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宰相废除的根本原因【解析】依据材料“告发胡惟庸等人不忠于皇上,僭越皇权”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题干并没有涉及社会矛盾,故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君主专制的问题,故排除C项;宰相废除的根本原因是

4、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故排除D项。3.(2017•湖南六校联盟)“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英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D)A.枢密院B.中书省C.内阁D.军机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军机处.“南书房”是清代官署名,八、B两项时间不符,排除;由“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可知该机构成员是由皇帝的亲信组成,应是军机处,故选D项,排除C项。4.(2017新课标II・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

5、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己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解析】材料说明宦官在中枢决策过程中越来越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才有对于宦官在读书学习方面看法的改变。故A项正确。B项“口趋衰落”、C项“已经丧失”、D项“决策权力”皆不符合史实,排除。1.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B)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

6、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缓和君权与相权的才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解析】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反映出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强化。因此答案为B。2.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简化了理政手续,提高了效率【解析】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三公九卿制出现于秦朝,A错。

7、唐朝三省六部制下,先由中书省起草,再由门下省审核,方可由尚书省执行,B错。内阁设立于明成祖,C错。所以选D项。二、非选择题3.(2017•杭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屮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i出。——《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Z……(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风

8、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一一《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明代内阁比六部更接近皇帝,部权便在不同时候、不同程度上为内阁所侵。但是,内阁毕竟不同于中书省。从制度上说,六部不必听命于内阁,而内阁则“儿百政事,非下部必不可行,不能行”。于是内阁借位尊势崇而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力图摆脱控制。因而阁部经常争权,尤其是争夺人事权。一一《明内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収的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Z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概括明内阁地位的特

9、点。【答案】(1)举措:任用丞相不拘于出身,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任用贤良文学Z士参政以监察大臣,频频更换丞相。(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rti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特点:内阁是辅佐皇帝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