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赵岩——高三语文组)

文学类文本阅读(赵岩——高三语文组)

ID:32774637

大小:58.5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5

文学类文本阅读(赵岩——高三语文组)_第1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赵岩——高三语文组)_第2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赵岩——高三语文组)_第3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赵岩——高三语文组)_第4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赵岩——高三语文组)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阅读(赵岩——高三语文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考查类题探析玉门市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赵岩一.试卷变化分析在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中,散文强势回归。全国二卷采用的是林徽因散文《窗子以外》,全国三卷采用的是李娟散文《我们的裁缝店》,仅全国一卷仍选用小说。这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不变”中正常的“变”。它警示我们,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不能偏于一隅。综合来看,2017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无论小说还是散文,试题选用的材料多是思想内容深邃,表现手法和语言富有特色的文章;从作家国别来看都是中国;从写作年代来说,都是现当代作家的作品,时代气息浓

2、郁,时代感强烈,容易让人产生心理共鸣,语言规范,构思新颖,结构严谨,手法多样。小说、散文阅读的考查,形式上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但主要还是侧重于主观题的考查,也就是主观表述能力的考查,而主观表述能力侧重于对文章组织和结构的考查、对艺术手法中描写的考查以及对主要语句的考查。就文学类文本阅读来看,2017年的高考题,全国卷从原来的四道题减少到三道题,分值由原来的25分降为14分,2017年主观性考查题由往年的3个题变成了2个题。这样,考查范围相对来说会小,但是综合性增大。这里表格显示如下:新课标卷号类题一类题二类题三类题四类题五1卷构思技巧结尾艺术II卷

3、词语含意人称探究III卷句子含意语言艺术由图表我们不难看出,六个题由词语到句子,由局部到全篇,由内容到形式,可谓全方位覆盖。一.试题考查分析全国I卷,考的是赵长天的小说《天嚣》,第一道主观题是: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答案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好处”指明应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作答,即情节和主题等方面。题干中已指明是“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因此只要回答“好处”即可。小说先极力写人“渴”的程度之深,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然后写在“

4、渴”的背景下,被困试验队员和蒙古族同胞互相救援的活动,表现众人在危急时刻互帮互助的高贵品质;再从主题上来分析,互相救援使得大家都得以存活,揭示了“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的主旨。情节简洁明了更有利于突出主题。第二道主观题是: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昭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题干要求分析结尾的艺术效果,即欣赏小说结尾的艺术特色。因此,答题时要从“谜”所指的内容来谈,再从其效果来

5、分析,注意分析时应结合文章内容。“谜”是写蒙占族同胞不知因什么来到这里,也不知他如何来到这里,全文用“他”能够突出故事的真实,正是因为不相识,从而更能突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的主旨;小说用“谜”使故事更富有神秘感,而“他们”并没有去追究这个答案,使其永久地留在记忆中,因此给读者悬念和想象的空间。全国II卷,考的是林徽因的《窗子以外》,第一道主观题是: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文中“窗子”的含意是形象的

6、,也是抽象的,根据原文第五段“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一一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可知,窗子指有形的各种窗子;根据原文第七段“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其中“玻璃、铁纱”代指人心之间的隔膜;由此分析可以较易答岀这两个要点。第二道主观题是: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作答本题,可以

7、先分析第一人称“我”的作用,可结合原文与平时阅读的经验得出,使用第一人称“我”给人以亲切、真实可信之感等,以“你”和“我”的对话写作,给人以像朋友拉家常的轻松自然的感觉,同时使行文更加流畅自然。全国III卷,考的是李娟的故事《我们的裁缝店》,第一道主观题是:结合上下文,分析如下句子的含意。(5分)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答案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这句话是裁缝的心理独白,需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前文裁缝说发誓不愿再做裁缝,后来乂

8、提到,不做裁缝还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画线句子以怀疑、不确定的语气进行反问,真实地展现了一个普通裁缝的心理:裁缝这个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