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73986
大小:68.23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15
《愿更多数学精品教材成为传世经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愿更多数学精品教材成为传世经典教材是相应课程的剧本,不仅是密切为课程建设服务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课程的灵魂和载体,教材建设在课程建设中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教育部为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对推动教材建设是花了很大精力的。据我所知,先后建设了从"九五”、“十五”、“十一五”到“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世纪之交建设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一五”期间还建设了精品教材。在这样的一些框架中,就数学学科而言,已出版或修订了一大批优秀或比较优秀的教材。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共出版了61种入选“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46本
2、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68种“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130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从“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遴选出了35本精品教材(其中26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也达到57种。除此以外,以往出版的种种数学教材,以及在同一时间阶段中没有列入这些教材系列的教材,肯定还有很多,其中也有不少优秀或比较优秀的教材。这样粗略地估算一下,我们国家前前后后出版的各种类型的数学教材,少说也有一二千种,说不定已达到三四千种,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这使我国大学数学教材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
3、化,也有力地推动了相应的数学教学实践与改革,是值得欢欣鼓舞的。我感到教育部对教材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其指导思想是促进更好更多的优秀教材问世,并且使这些教材作为优秀的教学资源,能更好地为更多的学校和学生享用。最近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及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同样明确显示了这方面的要求和愿望。在已有了这么多大学数学教材的前提下,我们有理由希望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将会出现一些传世之作,成为数学教材的经典,使我国的教材建设,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位居世界的前列,确保我国在培养数学人才方面的优势
4、地位。但是,这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战略目标,其实现决不会轻而易举,更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多个方面做很大的努力,做艰苦的奋斗,更需要大家献计献策,集思广益。我下面提出的一些思考与建议,希望能作为引玉之砖,引起大家进一步的讨论与研究。一、牢固树立搞好本科教学是大学最主要任务的观念,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将教材建设不仅作为大学教师特别是大学骨干教师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任务,而且作为水平考核的重要标志现在通常说,大学有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三大职能,这自然是正确的。但是,大学不同于科学院,它是以培养人才为第一要务的,因此,教学,特别是本科教学,是大学
5、教师的第一职责,也应该是考核大学教师的第一指标。只有重视了教学,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才能专心致志地钻研教学,才有可能积极投入教学改革,才有可能结合教学实践编出优秀的教材,并不断修改完善,使之逐步成为精品。在国际上,不乏有第一流的数学家编写出精品教材的范例。以苏联的教材来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编辑出版的“俄罗斯数学教材选译”序列中,就有柯尔莫戈洛夫编著的《函数论与泛函分析初步》,拉夫连季耶夫编著的《复变函数论方法》,庞特里亚金编著的《常微分方程》等。他们都是苏联科学院的院士,是享誉世界的一代宗师,所编写的教材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极富
6、特色,至今已经多次重版,也早已译成了中文,为我国读者所熟悉,可谓影响深远。我国的前辈数学大师,像华罗庚、苏步青先生等,都是很重视本科教学的。他们当年编写的教材《高等数学引论》、《微分几何》等,时隔多年,不仅没有被淘汰,而且仍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样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第一流的数学家所编写的教材,由于他们对数学的深入理解和感悟,由于他们高屋建範、胸有全局,大体相同的材料就会被写得有声有色、回味无穷,并能深入浅出,触类旁通,自然在同类教材中显得鹤立鸡群、超凡脱俗,成了公认的精品。应该说,这曾经是一个光荣的传统,也是一个历史的经验
7、。就我们复旦大学来说,不仅苏步青、陈建功等老一辈的数学家,就是谷超豪、夏道行这些第二代的数学家,甚至一批第三代的数学家,都曾认真编写并出版过教材,而且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但是,现在我国年轻一代的优秀数学家,特别是很多国内一流的数学家,却很少看到他们有相应的教材问世,也很难看到他们对大学本科教学专心致志地进行研究和实践。现在编写的大学数学教材难以进入精品行列,更难望成为传世之作,这恐怕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吧!究其原因,看来还在政策导向方面。现在的大学,由于过度地强调科研,过度地强调科研成果的考核和评定,实际上已经大大淡化了对教学的要求,
8、特别是对大学本科教学的要求。教师要升等升级,着重看的是论文发表的篇数和档次,看的是科研的成果和水平,而对教学往往只满足于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量,实际上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任务。这种以科研“一俊遮百丑”的状况,使很多青年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