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61514
大小:59.7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5
《高中语文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练习:第2单元5韩愈听颖师弹琴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阶段6「捉能-椿学椿练[基础巩固层次(A)]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导学号:32672023】昵昵(ni)嗟余(jie)颖ffi(ying)•••柳絮(XU)轩昂(xuan)喧啾(qid)•••未省(sheng)丝篁(hu^ng)••遽止(jd)涝涝(pang)根蒂(岀)•••【答案】“昵”应读ni,“啾”应读jiu,“省”应读xing,“蒂”应读dioo2.改正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失式一落千丈强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柢忽见孤风凰挤攀分寸不可上恩怨相尔汝【答案】“式”应为“势”:,“柢”应为“蒂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嗟余有两耳■嗟:叹息B.失势一落
2、千丈强■强:强壮C.推手遽止之遽:急忙D.未省听丝篁省:懂得“挤”应为“跻”。)【解析】B项,“强”应是“有余”的意思。【答案】B4.下列对诗句内容、表现手法的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32672024]A.《听颖师弹琴》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B・作者化无形为有形,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把比较难捕捉的声咅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C.《听颖师弹琴》这首诗是专门描写音乐的作品,诗中并没有写对自身境遇的感叹。D.本文运用了“倒点题法”,更能增强感染读者的效果。【解析】C项,“诗中并没有写对自身境遇的感叹”不对。【答案
3、】C4.补写出下列句子屮的空缺部分。(1)《听颖师弹琴》中描写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窃窃私语,以嗔怪之声,表达倾心相爱的诗句是“,”O(2)《听颖师弹琴》中描写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就像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气势非凡的诗句是“,"。(3)《听颖师弹琴》中表现琴声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于是诗人推手制止,不忍卒听的诗句是“,”o【答案】⑴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2)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⑶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阅读提升层次(B)]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导学号:32672025】听颖师弹琴[唐]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
4、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1)“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琴声的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案】对比。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所要表达的琴声忽高忽低、抑扬顿挫的特点。(2)“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这几句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对比前面诗句,你认为琴师的高超技巧是怎样体现的?【答案】表现了听琴者听后感同身受的思想感情。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写自己听琴的
5、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题张十一旅舍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1)分析“五月榴花照眼明”一句的艺术特点。(2)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运用了侧面描写手法。从榴花给人的感觉来写,榴花照耀人眼,而且使人眼睛一亮,那榴花的鲜艳美丽,就可想而知了。(2)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进而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导学号:32672026]宿龙宫滩韩愈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6、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注】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韩愈任监察御史时,因长安附近饥旱,上书请宽免灾民租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韩愈曾由阳山沿江赴连州府述职,夜宿龙王宫。(1)诗的前两联写出了龙宫滩水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解析】可先从总体上把握龙宫滩的特点,然后根据关键词语“浩浩”“汤汤”“抑更扬”“激电”“浮霜”来分析作品的意象,组合成了怎样的意境,进行概括性的说明。然后对前两句进行翻译即可。【答案】①写出了龙宫滩水流湍急。②首联写出水流湍急,浩浩荡荡。“抑更扬"三字形容怒吼的河水冲击滩头的节奏声。③颔联描写奔腾的河水好像激电一样迅猛,白色的浪花好像浮霜一样,令人神往。(2
7、)最后一句作者说“一半是思乡J那另一半是什么?试做分析。【解析】前两联写龙宫滩水流湍急,反衬诗人孤苦漂泊的形象和凄怆心情。后两联道出当时诗人的处境和心情,半夜里一觉醒来,孤灯生晕,夜雨送凉,这凄清的情景,怎不令人浮想联翩,愁思万缕。尾联是说异乡作客,不禁引起“去国怀乡”之思,是全诗的中心,点出所思。【答案】①另一半是忧民或感怀遭遇。②诗人在“午夜梦回”中,联想自己为民请命,因谏被贬,从此忠言难进,人民遭殃,愤懑之情,含幫不露。[语言表达层次(C)]9•请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