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

ID:32758255

大小:60.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5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重难点知识点重点掌握:1•地球自转、公转2.太阳与地球3.太阳移动及其太阳高度变化4.区时与地方时5.等高线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一、等高线地形图1、概念2、判读(间距、疏密、形状、示坡线、特殊等高线)3、运用(水系、水文、气候(水热状况、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大坝、码头、公路、引水、农业)4、相对高度和海拔、坡度、井的深度相对高度(n-l)d^H<(n+l)d坡度tana=h/l井的深度h=a-b(地下潜水深度二地面海拔■潜水海拔)相对高度式中,耍求等高距相同,如果等高距不同,就直接在图上读两者取值区间,再交叉相减。二•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1)画

2、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水平基线(2)确定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3)在剖面线上标岀各点,一一对应到水平基线上,标出各点高程(4)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三、太阳概况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氨;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口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

3、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四•地震1、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2、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①震级大,破坏性大;②震中距短;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③浅源地震;④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差;⑤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⑥震区交通不便;⑦诱发其他灾害等3、减轻灾害的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③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⑤加强国际合作等。五.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女口图

4、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7S依据:看H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一一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口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六.昼夜长短的计算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⑶计算:①昼长二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二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㈢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二已知地的区时土两地时区数差说明:①时区数的

5、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一一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P18)如右图: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口,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但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

6、北地区出现极夜。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岀,18:00时。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六.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⑴计算公式:H=90°—纬度间隔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一一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7、(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