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48564
大小:12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2-15
《一方名流王伯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方名流王伯兰 1979年,为纪念为我国现代革命文艺作出卓越贡献的文化名人郭沫若先生,第5期的《文艺报》发表了11封20世纪50年代的《郭沫若书简》,第一封是写给我县中学教师王伯兰的复信,全文如下: 王伯兰先生: 宇宙不是不可思议,是不成问题的,只是我们认识还是不够完全。不过您把求圆面积的方法拿来做譬喻,来说明用“相对”的文字和概念等来研究“绝对”的宇宙之只能得到近似,这样似乎又把宇宙弄成不可思议了。概念与客观世界相合的精确程序有种种,有的是如影随形,有的则尚待修正或尚待产生。即如圆为宇宙中之一现象,正多角形亦为宇宙中之一现象。圆面积
2、用正多角形之方法求之虽为近似,而正多角形本身的求积法则不是近似。故未可以一圆之喻而概宇宙万汇。宇宙是在发展的,真理也是在发展的,认识宇宙和真理的方法、工具、能力也是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就是“真理”,到了列宁斯大林手里有了发展,到了毛泽东手里又有了发展,将来会永远发展下去。并不是我们永远得不到“绝对真理”,而是我们的认识随宇宙之发展而发展,而使真理得到补充。宇宙中没有任何一成不变的“绝对”,如有此“绝对”,那便成为唯心论的想法了。 敬礼! 郭沫若 九月二十一日 王伯
3、兰,字澧卿,自号信天翁,民国6年(1917年)农历三月出生于安溪县城下西街一书香门第之家。其父王家培,字少菁,为本地一饱学之士。秉承家学,王伯兰一生嗜书、读书、教书,书是他生命的全部。 18/18诗名满山城 民国15年(1926年),王伯兰之父在集美天马山参与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农校工作,偶感风寒,因学校远离城镇,药品匮乏,未能及时就医,不幸谢世,时年33岁。时伯兰10岁,弟仲谋仅7岁。从此,孤儿寡母三人相依为命,在漂泊的乱世中艰难挣扎求生。 王母吴珊珠,系县城大户人家之女,虽识字不多,然粗通文墨,深明道理。丧夫之痛虽使她几不欲生,但一双
4、幼子,更使她牵肠挂肚。靠着针黹女红,母子三人艰辛度日。 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伯兰幼年失怙,生活窘迫,教育更成问题,好在当时设在长坑的崇德学校校长是伯兰父亲的生前好友,可以有个照应,伯兰顺理成章来到崇德学校就学。县城离长坑百余里路,山道荒僻,如今已很难想象,一个10来岁的孩子,身背行囊,当年在荒凉古僻的深山古道中,夕阳残照,暮鸦哀鸣,伴着自己被夕晖拉长的身影,是如何在路隘林深苔滑中孤独地踽踽而行?几年后,伯兰又有幸就学于安溪矿务学校,得以亲聆陈允敦先生的教诲,学识日渐深厚。也许是苦难的赐予,也许是上天的恩惠,伯兰在大自然的风雨和人世的飘摇中成
5、长着。 出于对诗书的酷爱,少年的伯兰就显现出过人的聪颖。及至渐长,便能吟诗作对,且颇具功力,深受当地名士赞赏。 20世纪40年代的中华大地,风雨如晦。民国30(1941年),伯兰写了《春日感怀》八首、《秋柳》四首。关于这几首诗,伯兰曾如此说明:“四十年代初期,我县几位老前辈,写了《春日感怀》八首、《秋柳》四首,都是次前人的韵,广征和作。他们要我效颦,于是搜尽枯肠,勉强凑合……”悲愤出诗人,这些诗虽感时伤世,其实却写得高亢激越,壮怀激烈,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热血青年对国土沦丧而自己却报国无门的悲愤。兹录原诗如下: 奉和梅陔前辈春日感怀八首
6、用杜工部秋兴韵 其 一 18/18三年归卧故园林,牢落空余气郁森。 大地腥风来兽迹,池塘春草换驹阴。 清新漫续骚人句,忧愤徒怀杞国心。 一穗青灯寒不寐,潺潺夜雨间疏砧。 其 二 小楼高飏酒旗斜,此日开樽揽物华。 燕影差池堂外树,鱼光浮动水中槎。 千丝垂柳惊风笛,万里边愁起暮笳。 出处蹉跎谋已拙,空怜醉眼欲生花。 其 三 天青云白作朝晖,独对南山挹翠微。 买醉愁随春草长,伤时泪共落花飞。 登楼望远心犹壮,抚髀生肌愿总违。 18/18好去扁舟弄明月,桃花流水鳜鱼肥。 其 四 世事如争黑白棋,风尘回首总堪悲。
7、低昂一剑难酬志,深浅双眉懒媚时。 枕上功名春梦短,花前日月引杯迟。 十年红豆常牵恨,金缕歌残有所思。 其 五 烟尘漠漠暗江山,弓箭行人浩荡间。 笛里风悲云出塞,马前霜冷月临关。 防边将士甘尝胆,随食江湖益汗颜。 黄卷腐儒无底用,只余诗祝凯师班。 其 六 貂裘已负少年头,坐阅年光复几秋。 18/18贫里齑盐常系梦,乱中花鸟始工愁。 天寒漫倚风前竹,酒热频呼水上鸥。 剩有穷途双泪眼,陆沉今更哭神州。 其 七 岂少青灯十载功,淹留无那堕愁中。 荒鸡啼切潇潇雨,铁马声传处处风。 短发不禁千丈白,铜琶争唱满江红。 艰
8、难此日仍杯酒,悲愤诗惭学放翁。 其 八 曲径穿林势衍迤,绿荫如水接前陂。 斜风细雨花三月,短笛长亭柳一支。 节物只催颜鬓改,山河争共斗星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