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47069
大小:1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七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0小题计40分)1.有关人类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下列说法科学的一项是( )A.西方人认为,人类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 B.中国的神话传说认为,人类由女娲抟土创造而来 C.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D.外星人创造了人类2.毛泽东在《贺新郎·咏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B.人和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了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D.人和动物
2、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3.通过对远古人类活动的遗址、遗迹等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能分析出古人类的生活情况,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世界上出土远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4.《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最早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5.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小聪同学的描述,其中有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这一项是( )A.一大
3、群男女在呐喊着追逐一只野猪,想将它赶到预先设好的陷阱中去B.几个人围着火堆在烧烤捕到的肿骨鹿C.十几个男女老幼坐在一块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和烤肉D.吃完晚饭后,大家在洞中休息,洞口燃着火堆来照明和驱赶野兽6.下列远古原始人类,就其长相和智力水平来看,与现代人最接近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类7.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与他们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A.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干栏式房子B.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C.半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半地穴式房子D.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子8.在
4、今天,许多家庭喜爱用粟(一种黄色的小米)熬粥。已知世界上最早吃到这种粟米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9.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学会种植庄稼 ②过上定居生活 ③使用天然火 ④人工取火A.④③①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10.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山顶洞人相比,说法错误的是( )A.工具的制作技术更先进 B.生活水平明显提高C.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D.贫富分化距离进一步拉大11.《白虎通》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最
5、早进入这一阶段的原始居民有(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河姆渡原始居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着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汇,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①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 ④学会饲养家畜,掌握了制陶技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3.人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按照这一说法,我国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C.炎帝和黄
6、帝时期 D.尧舜禹时期14.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怀念先辈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一天,无数的中国人,包括许多的海外华人,都要聚集到黄土高原上的一座古庙,举行隆重的祭陵仪式,来表达对这位华夏之祖的景仰之情。人们祭拜的历史人物是( )A.炎帝 B.黄帝 C.尧 D.大禹15.“禹穴居时,以 为兵。”“ ”应该填入的是( )A.木棒 B.石器 C.铜 D.铁16.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其中,汉民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它的前身是( )A.炎黄族 B.半坡氏族 C.华夏族 D.元谋人17.“禅让制”曾
7、是原始社会更替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对这一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挑选的是有才有德的人 ②受到百姓的爱戴 ③新一任首领在以前都经过了长期实践的锻炼和大家的考察 ④新一任首领的产生,都要经过各部落首领商议后决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18.古书《礼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