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至2009年中考苏教版七下诗词赏析题汇编

2003至2009年中考苏教版七下诗词赏析题汇编

ID:32726431

大小:70.3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5

2003至2009年中考苏教版七下诗词赏析题汇编_第1页
2003至2009年中考苏教版七下诗词赏析题汇编_第2页
2003至2009年中考苏教版七下诗词赏析题汇编_第3页
2003至2009年中考苏教版七下诗词赏析题汇编_第4页
2003至2009年中考苏教版七下诗词赏析题汇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3至2009年中考苏教版七下诗词赏析题汇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3至2009年中考苏教版七下诗词赏析题汇编(河南省)2003年2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LI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坏境的特点。(1分)(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的心境。(1分)(3)“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才盾,为什么?(2分)答:(4)、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签.(1)幽雅、清静、清幽(2)欢快与空灵(3)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冇赖于万物Z音全部消失,

2、禅院的空寂叮见一斑,这就是“以声称静”的妙处。⑷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六.(2003年联考)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FI照高林。Illi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这是一首写禅诗景观的名篇,它表现了禅院特有的境界,抒发了作用寄情,希望的胸怀。2."ill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写出了哪些感受?两句中的“悦”和“空”各是什么意思?答:3.诗中冇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4.“曲径通幽处”有的版本作“竹径通幽处”,你觉得“曲径”和“竹径”哪个更好?

3、为什么?答:六・1、幽深宁静,山水,隐逸2.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在日光的照射下焕发出光彩,看见鸟儿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淸清的水潭旁,只见自己的身影在水屮湛然空明,心中尘念顿时涤除。3.万籁俱寂。4.曲径更好,冇幽深、蜿延的意味,冇韵味;“竹径”一词过失,限制了读者的联想。或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Illi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冇的清幽和深邃。十一.(2004-资阳)品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LI照

4、高林。1111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1、对诗句的理解有谋的一项是(D)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B.三、四两句用“曲”“幽”“深”等字目表现禅房花木扶疏、幽深清净的环境。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D.这首诗题为“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笫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2、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流霍出了诗人倾向。十一、1、D2、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

5、幽脱俗的景致颇为浓厚的禅隐十、(2006年新頤)古诗欣赏,完成21-23题(每小题2分,共6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忌入古寺,初H照高林。1111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21、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白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口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6、22、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2分)A.这两句是本诗最人的亮点,是全诗的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白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C.互文互义、相得益彰。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23、“万籁此都寂”为“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答:十、21.C(2分)22.D(2分)23.不矛盾(1分)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Z处,匸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或提示:围绕“反衬”“以声衬静”來答。不才盾。禅院的钟磬Z音袅袅传來不绝于耳,

7、冇赖于万物Z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1分)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口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情怀0(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3)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的特点。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的心情。(4)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5)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