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新诗评论

沈从文的新诗评论

ID:32721179

大小:54.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沈从文的新诗评论_第1页
沈从文的新诗评论_第2页
沈从文的新诗评论_第3页
沈从文的新诗评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沈从文的新诗评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沈从文的新诗评论摘要:沈从文不但是优秀的小说家和散文家,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诗歌评论家。沈从文对诗歌的功能、新诗创作、新诗人的风格以及诗歌接受等问题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沈从文的新诗评论,底蕴深厚,情趣横生,诗意盎然,与东方式艺术思维传统颇为暗合。关键词:沈从文;新诗评论;东方式艺术思维在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以充满着人性美抒写的小说、散文创作而闻名的,这是大众眼里的作家沈从文形象。实际上,沈从文对新诗创作也极为关注,写作过不少有分量的诗歌评论。本文拟对沈从文的新诗评论做出简要评述。一、论诗歌功能。沈从文对诗歌的功能颇为关注。针对“五四”初期诗坛诗的概念仅仅局限于

2、“单纯”与“糊涂”的流弊,沈从文曾提出过异议,但却对闻一多《死水》集中那些“理知的静观的诗”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沈从文期盼,在将来的某一时节,读者的诗歌阅读兴味有所转向,将诗当作“人生与自然的另一解释”,使诗产生“给读者学成安详的领会人生”的效用,以“诗所启示于人的智慧与性灵”为真正价值。沈从文借评论他人作品之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功能的基本理解:解释自然、领会人生、开启心智,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是诗歌的认识作用、思想启迪作用。在该文结尾部分,沈从文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诗学理念:“一首诗,告我们不是一个故事,一点感想,应当是一片霞,一园花,有各样的颜色与姿态,具各样香味,作各

3、种变化,是那么细碎又是那么整个的美,欣赏它,使我们从它他那超人力的完全中低首,为那超拔技巧而倾心,为那由于诗人手艺熟练而赞叹。”①审美愉悦功能诗歌最为核心的功能,在中国现代诗论家中,沈从文的以上论述算是最为传神的。在诗歌接受活动中,接受主体通过对诗歌提供的意象世界的欣赏、玩味,能发现其中丰富多彩的美的形态,激发出内心的情感波澜,体验到作品所函涉的种种人生情趣和审美意蕴,有时还可以领悟到社会、历史、宇宙的无限和永恒,从而获得美感。由此可见,沈从文关于诗歌功能的见解是独特的,也是深刻的。二、论新诗创作。新诗创作是沈从文诗论的重心所在。就创作主体来说,沈从文认为,在人格方面,

4、他们与平常大众是平等的,故其创作心态也应该是平和的:“他不高傲,但也并不卑微。他不必十分时髦,但也不必十分顽固。诗人不必是圣人,但他不一定就是无赖。……一个诗人他其所以伟大不同平常人处,不应当是他生活一面的离奇。却应是他作品所表现的完美。”②创作主体应以作品的完美来说话,而不是一味地讲究生活的离奇和标新立异。卞之琳的《群鸦集》(因故未出版)正是由于风格的“平淡朴实”而深受沈从文赞赏。沈从文论新诗创作常提“选择”二字。如论适当文字的选择:“诗的艺术第一条件若说是文字的选择,卞之琳在这方面十分的细心,他知道选择‘适当’的文字,却刷去了那些‘空虚’的文字”③;论文字的安置与表

5、现,与一般诗歌作品相比,焦菊隐的散文诗集《夜哭》的表现更为自由,文字却更见雕琢堆砌,然而,每一首诗,又能使年青读者读来更加感到一种甜蜜。可贵的是,刘半农曾试用江阴方言进行诗歌创作,沈从文以一种兼容并包的批评心态,充分肯定了刘半农山歌创作中叠字、复韵等诸多艺术技巧,并对刘半农采用一切有效手段来丰富新诗表达艺术的做法表示出深切的理解和支持。沈从文论新诗创作看重音节。“以温柔悦耳的音节,优美繁丽的文字,作为真理的启示与爱情的低诉”为诗的最高目的和评判标准,沈从文委婉地指出了徐志摩诗歌的不足;他也指出胡也频的新诗缺少诗歌必需的韵。以同样的标准,他高度评价了朱湘的新诗:“《草莽集

6、》才能代表作者在新诗一方面的成就,于外形的完整与音调的柔和上,达到一个为一般诗人所不及的高点。诗的最高努力,若果是不能完全疏忽了那形式同音节,则朱湘在《草莽集》各诗上所有的试验,是已经得到了非常成功的。”④接着,他还指出朱湘的新诗保留了中国旧词“韵律节奏”的灵魂。节奏是诗中的音乐,微妙组合的节奏,在很大程度上能促成诗歌音乐美的生成。诗歌节奏与感情抒发有关系密切,其意义不仅在于它能满足人们生理或心理的审美需要,有力地推动情感的表达,且能凝聚和统帅诗歌的语言。押韵是构成诗歌音乐性的另一因素。押韵与否、押韵是否恰当,对汉语新诗的艺术效果影响也是很大的。好的韵律,不仅可以使诗歌

7、产生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美,而且能带来一种和谐平衡的审美快感、造成一种行云流水的气势,所以“读诗时皆以柔和的调子入耳,无炫奇处,无生涩处”。沈从文论新诗创作推崇作品的质朴自然。山歌是通俗文艺的一个品类,它是由人心流出的常言俗语而达到审美境界的。至俗,又恰是至美;因其至俗,而成其至美。俗、真、美是山歌的基本审美特征,它以俗为基础,俗在求真,俗与真中求美,简言之,即在俗的基础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以此为据,沈从文肯定了刘半农的民间歌谣创作实验,指出刘半农用江阴方言写山歌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并认定刘半农的《扬鞭集》是中国新文学创作十年以来的一个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