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16549
大小:224.3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2-15
《甘谷四中2014年一检高二级历史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2.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3.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
2、,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的特点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4.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5.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6122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国货运动的推
3、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6.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7、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同之处是()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B都进行了积极的抗战C都积极动员民众抗战D都建立了民主政权8.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
4、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要了解日军侵华的罪行,可以从下列哪些事件中得到答案()①南京大屠杀;②潘家峪惨案;③“七三一”细菌部队;④虎门销烟;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某位领导人说“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A.九一八事变爆发B.全面抗战开始C
5、.太平洋战争爆发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11.右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
6、化大发展13.右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A.恢复银行信誉B.鼓励建立工会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1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36年希特勒派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消息立即传遍整个德意志,当时的民众最有可能通过哪种媒体,实时获得这一讯息()A.报纸B.广播C.电视D.电影15.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
7、.东北野战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16.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7.在《论语·里仁》中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可见孔子主张()A.崇尚富贵,反对禁欲主义B.君子爱财,取之有道C.安贫乐道,不以利累己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