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考评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考评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

ID:32702077

大小:290.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2-14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考评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考评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考评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考评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考评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考评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www.ks5u.com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气之根。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早期,各种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多角度地体现中华智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中国历史上思想学派众多,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易传》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和而不同,海纳百川,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派思想从各种角度切入的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相异相成的大智慧,取之不竭,常

2、用常新。。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人文文化,它最关注的是现世而非来世,是人间而非天堂——它是人的文化,而非神的文化。中国历来不是政教合一、皇权与神权共治的国家。传统中国的治国理政、立德教民,是依据思想家的教导和智慧,而非神谕或上天启示。在中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历代思想家的学说主要是现实的智慧,而无关来世。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和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的都是这种世俗精神、人世情怀。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中华传统文化把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

3、牺牲作为最高价值,其自身就包含超越性,即超越个人的利益,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具有神圣性,因为它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以身殉国,而不是临难图苟免,贪生怕死。中华民族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也没有宗教殉教者,没有对宗教战争杀戮者的赞美,有的则是对为国牺牲者的歌颂。屈原的《九歌·国殇》就是对战死沙场的勇士们的歌颂,“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20-中华

4、文化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文化,一部中华文化史,同时是一部中华文化思想创造史。各个时代都有各自做出突出贡献的思想家和传世经典文本。至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代表自己时代性的文化珍品。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时代性特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创造力。尤其处在发展迅速、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当代世界,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无创造性,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不会拥有足以自信的文化底气。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先人的创造和智慧。一个民族的文

5、化不仅要源远,还要流长;不仅要根深,还要叶茂;不仅要有传统性,还要有现代性。因为传统文化遗产能够保存,能够发挥它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荫应,而应该是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摘编自陈先达《论文化自信的底气》,《光明日报》2017年09月11日15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自信的底气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已经消失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B.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早期产生了多种思想学派,所以具有全面性和丰富性的特点。C.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的思想学派虽然坚守自己的学说但没有陷入彼此隔绝的状态。

6、D.《易传》所言的“会通”“同归”,可以用来解释各派思想对共同问题的关注。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论语》中的“未知生,焉知死”反映了儒学人文文化的本质以及对现世的关注。B.儒学注重人间,可以称之为人的文化;而注重天堂的文化,则可归结为神的文化。C.在中国,人们不讲来世,因而追求的主要是现实的智慧,不会出现政教合一的现象。D.范仲淹与张载的名言流露出“现实的智慧而无关来世”的世俗精神和人世情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国家和民族的存亡之际,一个人甘愿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的做法,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

7、具有神圣性的一面。B.《论语》说的“杀身成仁”和《孟子》说的“舍生取义”,论证了中华民族追求“小我”但更追求“大我”的精神。C.作者用《九歌·国殇》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先秦时期已经具有了超越性,但因为没有宗教因素,就不具有神圣性。D.中华文化发展史蕴含着深刻启示,创造性使一个国家不断产生丰富的文化,当今时代必须创造符合自身的文化。【答案】1.A2.C3.D【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20-项,结合文本内容“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8、,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分析,原文没有说是“已经消失的”。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