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91233
大小:30.2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4
《关于垭村脱贫摘帽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垭??村脱贫摘帽的实践与思考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关注的头等大事,是当前最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洋县属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片区县和革命老区县,长期以来受交通瓶颈、信息闭塞等因素制约,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我选择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溢水镇垭蛤村作为联系点,开始驻点包抓。溢水镇垭??村位于县城西北36公里处,属于典型的山区地形,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全村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020亩,其中水田327亩。辖七个村民小组,截至2016年底,全村共209户、6
2、42人。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768元,约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4.28%,排名全县倒数第一。全村有贫困人口77户、229人,其中:一般贫困户65户213人,低保贫困户6户10人,五保贫困户6户6人,贫困发生率为35.3%。2015年开始,县委办公室被确定为垭??村的帮扶单位,派驻了驻村工作队,选派了一名优秀年轻干部任“第一书记”,帮助村上制订发展规划,因户施策结对帮扶。突出问题到垭??村后,面对贫穷、落后的面貌,我进行了深深的思索,什么原因导致该村这么多年没有发展?什么因素制约该村群众收入一直处于全县末位?带着这些问题,我先后
3、多次走访入户,和干部群众面对面、拉家常、谈心思,摸清了导致该村停滞不前的五个原因:基础设施条件差。溢水镇垭??村受地理位置限制,山高坡陡,村内道路交通、电力电讯等条件落后。2015年前村内仅有一条3.5米宽的通村路为水泥路,其它道路均为土路,不但崎岖而且非常陡峭,无宽带网络,电力线路老化,电压不稳、损耗大,村民生产生活极为不便。去年,尽管先后协调中央彩票公益金等项目资金100万元,硬化村组道路4公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但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主导产业发展弱。受地理条件限制,该村林地面积多,耕地面积少,人均水田面积
4、仅0.5亩、早地面积1.07亩,大部分耕地“种在人收在天”、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现象长期存在。村内无规模化主导产业,村民生产经营性收入以水稻、小麦等传统作物为主,大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青壮年外出务工。2016年该村成立2个合作社,但还未实质运营。干部群众人心差。党员队伍老化,结构不优、素质不高。村内党员26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15名,35岁以下党员仅4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5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平均年龄58.25岁,“庸懒散软”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明显不足。尤其突出的是在
5、低保评定、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公开透明不够,群众有抵触、有怨言,群众满意度不高。村容村貌环境乱。因地理位置偏远、农户居住分散,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差,生活观念、生活方式落后,道路两旁杂草丛生,房前屋后垃圾杂物随意抛撒,环境卫生脏乱差。特别是村内危房、土坯房、闲置旧房随处可见,既影响村容村貌,又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自我发展动能低。因青壮年劳力常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弱病残”等不完全劳?恿Γ?村民戏称“613899”部队,加之村内小学撤并,常居村内的约有268人,仅占全村人口的41.7%,且大多为60岁以上老人和学龄前儿童。这部分人
6、往往满足于多年养成的生产生活习惯,创新观念不浓、发展意识不强、致富本领缺失,“晒着太阳等扶贫”、依靠政府发钱送物、兜底保障的思想根深蒂固。思路对策垭??村存在的问题,既是该村的个性问题,更是洋县大多数山区村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何借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个最大的发展机遇,彻底扭转垭??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全村648名群众不落一人地步入小康社会,是垭??村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全县脱贫攻坚战能否取胜的关键。对此,结合垭??村实际,我们以村“两委”班子建设为主线,以脱贫产业发展为主导,组建运行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全体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参与的“一社
7、一会”(扶贫互助合作社和互助资金协会),协力推进“六项工作措施”,如期实现班子强、产业兴、群众富、穷帽摘、面貌美的目标。一是协力推进党建引领。农村基层组织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削弱,问题根子出在干部身上。2015年,我们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结合七个全面过硬工程,认真剖析、从严整改村“两委”班子中的“庸懒散软”问题。通过整顿,班子的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原来遇到问题绕着走、见到利益抢着上,不敢担当、推诿扯皮、出工不出力等现象不见了,凝心聚力抓落实的局面初步形成。党支部书记原来一周难得在村上2天,现
8、在每天都能在村上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整顿后班子首先从群众最关注的贫困户精准识别和低倮评定入手,把决定权充分交给群众。通过先后多轮走访、宣传、识别、评议、公示,最终确定了77户、229人的贫困户和6户、10人的低保户规模,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