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庆初二语文复习大纲第一次月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晏子使楚》(一)字词解释1、晏子将使楚使:出使2、谓左右曰谓……曰:对……说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3、习辞者习:熟练辞:言辞4、今方來方:将要5、何坐坐:犯罪6、坐盗盗:偷窃7、吏二缚一人诣王缚:捆绑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8、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9、叶徒相似徒:只10、其实味不同实:果实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莫非12、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才徳极高的人13、寡人反取病焉病:辱14、晏子避席对曰避席:离开座位(二)内容理解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彖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环境影响成长(水土
2、异也)。2、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冋答)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3、笼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來时,故意带到楚王而前,以此影射齐人祁善偷,从而戏弄晏子。4、针对笼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木质不同來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5、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6、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
3、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说明仃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齐人故善盗乎?)的羞辱。7、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强暴、讲话幽默生动、聪明的政治家、具冇爱国主义精神。《人琴俱亡》(-)字词解释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俱,副词,表范围,都。笃,(病)重。而,表承接,不译。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何以,即'‘以何”,为什么。3.语时了不悲。语,动词,说话。了,完全。4.便索舆來奔丧,都不
4、哭。索,要。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眩既不调,掷地云。素,向来,一向。琴,动词,弹琴。径,直往。既,已经。1.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恸,痛哭,极度悲哀。良,很。亦,副词,也。卒,死。(二)课文内容理解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王子敬先去1比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为什么总听不到(王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他说话时竟完全不悲伤。就要坐轿子去看瑕丧事,一路上竞没有哭。王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土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停放尸体的灵床旁,拿过土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
5、不协调了,(土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儿乎要昏死过去。一个多月后,(王子猷)也去世了。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冇哪些变化?结果如何?—(At:)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2'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早知将不久人世,他H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3、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一琴不调4、琴不调说明了什么?一原凶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
6、何总无法调正音眩。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艮久,月余亦卒。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乎足情深。《小右潭记》(一)字词解释篁竹: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岀的声音。清洌:清澈。全石以为底:(潭)以幣块石头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冇些部分翻卷过來露出水面。为址,为屿,为蠟,为岩:成为址、屿、蠟、岩等不同的形状。址,水中高地。屿,小岛。蠟,不平的岩石。翠蔓:翠绿的茎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可百许头
7、:大约冇一百來条。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伶然不动:(鱼彩)呆呆地一动不动。伶然,愣住的样子。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往來翕忽:來來往往轻快敬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乂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或现或隐。犬才差互:像狗的才齿那样互相交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以其境过清
8、:凄淸,冷清清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我带着一同去的,冇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二)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以“石”为线索,所描绘或明或暗的景物与“小石潭”的“石”相关联,特别是人的心境与“石”为联系得更紧。文屮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山。文屮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