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20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ID:32673707

大小:29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14

20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1页
20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2页
20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3页
20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4页
20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请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

2、下面文字,完成1—3题。以生态文明视角发现乡村的价值①看待乡村,人们习惯用工业文明的视角,也就是以工业化、城市化标准衡量乡村,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规模效益。在这样的视角下,乡村的生产和消费似乎都变得不“经济”,也无法成为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场域。因此,在一些人看来,乡村只能依附于城市。然而,当我们换个评价体系,以生态文明的视角看待乡村时,就会发现它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②事实上,跳出依附视角就能发现,乡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为基础,无论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是信仰与习俗,都维系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乡村完全可以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智慧农业,而不是依靠化肥、农

3、药、除草剂伤害环境或“有水快流”的掠夺性农业。乡村生活,也可以相对超脱“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寻求与大自然更合拍的生活节奏,缔造有利于生态、生活和生命健康的生活状态。更重要的是,乡村具有传统文化的保存功能,可以成为刻板都市生活的精神后花园。③如果说,工业文明理念让人们更注重生产结果,更追求财富,生态文明理念则给予生产和生活过程同等重视,因而更能发掘生命的意义,洞察生活的幸福。现在乡村建设的问题,不少是因为人们习惯于把城市文明机械地移植到乡村,诸如“用城市建设的思路改造乡村”“就地城市化”等想法,其实是把城市问题复制到了乡村,甚至用一个存在问题的模式替代了乡村

4、最美好的东西。④比如,把城市的垃圾处置方式移植到乡村后,乡村生产与生活之间的有机循环被消灭了。在乡村,农民生产的绝大多数东西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生活垃圾以及动物的粪便,更可以变成有机肥回到农田。可惜,这一有机循环文化在错误的理念支配下被消灭了,于是出现了秸秆焚烧、动物粪便污染以及垃圾收集、运输、填埋等问题。⑤乡村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去理解,乡村像是一座尘封的宝库。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对待它、体会它,就会发现其中不可替代的价值。1992年,1575名科学家曾发表了一份《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开头就说:“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这

5、正与工业时代的过度索取有关。⑥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承载了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始终哺育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理想。农民的明哲适度,似乎是永恒的。乡村的自然、自足、自养、自乐,是乡村生活的最大魅力;顺应自然、有限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智慧产业,则是乡村的最大财富。因此,新型的城乡关系,一定是尊重城乡差异基础上的互补关系。而美丽乡村建设,也正是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而不是用城市替代乡村,或在乡村复制城市。(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文章有删改)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的价值”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村

6、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为基础,在各方面都维系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B.乡村可以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智慧农业,以此改进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掠夺性农业。C.乡村生活,也可以超脱“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缔造与大自然一样慢的生活节奏。D.农民的明哲适度似乎永恒,乡村的自然、自足、自养、自乐,应是乡村生活的最大魅力。2.下列关于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先从反面指出以工业文明视角看待乡村的偏颇,再正面提出观点,自然而令人信服。B.第三段先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理念进行了比较,之后指出了目前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C.第四段承接第三段,举例

7、论证了若违背有机循环的文化理念会使乡村出现生态灾难的观点。D.第五段引用科学家们“对人类的警告”,旨在说明工业时代的过度索取也会影响乡村文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我们不再只用规模效益的指标衡量乡村,那么或许会发现乡村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B.一旦乡村具有的保存传统文化的功能丧失,那么刻板的都市生活就丧失了它的精神后花园。C.因为人们习惯于把城市文明机械地移植到乡村,所以常常把城市存在的问题也复制到乡村。D.建设美丽乡村,应该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而不是在乡村复制城市,或用城市替代乡村。(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

8、题,14分)阅读下面文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