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49997
大小:64.4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4
《11《沁园春长沙》教案24(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1《沁园春长沙》教案24(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的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的写作背景。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3.《沁园春•长沙》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4.《釆桑子•重阳》含哲理意味于直叙,议论,写景之中,寓深情于秋景的宏观概写之内的特点。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2.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的豪放风格。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感受革命前辈的奋斗情怀,战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
2、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教学方法1、语言品读法2、点拔串联法重点、难点1.理解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2.对比手法的运用。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学生活动设计1•课外提前准备:注咅,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2.课堂随教师诵读一一美读一一成诵。3.自由讨论。课时安排3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步晋一、明确目标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二、赏析课文课堂教学环节]一、赏析课文上阕1.问:上阕描绘了几幅图,请概述。答: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2.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①起句“独
3、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乂有“寒秋”著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②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有些成分省略,那位同学把它按正常的语序调整好,把词的大意说一下?答:在深秋时节,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③独立能否改为直立、站立?答:不行。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背景,诗人正遭军阀通缉,身处险镜却能独立寒秋,何等的坦荡从容!联想到柳宗元的《江雪》中“独钓寒江雪”。这是他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永州后写的,表露了他绝
4、不妥协的心志。一个“独钓寒江”,一个“独立寒秋”,意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3.湘江秋景图①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答:万类霜天竟自由。共7句。(在古诗词中称“一字领起”)②这里诗人看到了哪些内容?找同学读一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①这儿句视角变化及写景顺序有特色,分析如下:远近高低各不同远眺:万山红霁层林尽染静近观:漫江碧*百舸争流湘江秋景图j仰视:鹰击长空(高)]J动J俯察:鱼翔浅底(低)诗人从山上、空中、江中、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
5、物来描写,其中动静结合,有远景、有近景、有高有低、对照鲜明,生机蓬勃。②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最好是闭目冥想,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转换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中放映岀来。明确: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碧绿清澈的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角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游着。大家在自己的大脑荧屏上看到这一切了吗?感觉到秋色的美好了吗?嗅到秋的气息了吗?真是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③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明确:染、争、击、翔染,用了拟人手法。古人早就用了“染”字来描绘秋林,王实
6、甫的《西厢记》屮即有“晓來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一个“染”字就把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描绘出来。争,活现出千帆竟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能改为“飞”吗?不能。“击”便把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地拍打天空的那种矫健的勇猛的雄姿绘显示岀來,“飞”太一般了。翔,用飞鸟盘旋冋飞的状态来描写游鱼,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畅游吋哪种轻快自如的神态。小结:毛主席的用词多么精妙,多么生动传抻,富于表现力啊!其苦心孤诣,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锤炼语言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上片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
7、由谁来主宰的问题。1.万类霜天竞自由明确: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界万物,并作了哲理性概括。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的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争自由吗?照此理解,可以认为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问)是号召和呼唤。1.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件么?明确: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古人描写秋天多“怨秋”、“悲秋”,把秋天写得萧杀凄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长做客”,“秋雨秋风愁煞人”,“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
8、寥。”他们所表现的这种“伤秋”“悲秋”的意绪,数千年来已成为文人创作的--种特定情绪,但毛泽东在此却一洗古代“伤秋”之士的那种哀伤叹息之态。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什么如此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呢?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答)和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答)毛泽东最与众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