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字本位视角下西方语素理论

浅谈汉语字本位视角下西方语素理论

ID:32644876

大小:58.6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4

浅谈汉语字本位视角下西方语素理论_第1页
浅谈汉语字本位视角下西方语素理论_第2页
浅谈汉语字本位视角下西方语素理论_第3页
浅谈汉语字本位视角下西方语素理论_第4页
浅谈汉语字本位视角下西方语素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汉语字本位视角下西方语素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汉语字本位视角下西方语素理论内容摘要:从语言的生成机制来谈,字相当于印欧语的词,而不是语素。汉语是单音节语言,音节是自足的语音单位,但一个音节常常表示多重概念,因而汉语的字形具有区别性功能。印欧语是多音节语言,音节不是自足的语音单位,意义的区别通过音位的异同来区别。将西方语法研究中的“语素”理论来套用研究汉语的语音形式,即用印欧语言'‘音位学”替代汉语本土的语音解释学说“音韵学”是十分不科学的。关键词:汉语文字字本位语素黄伯荣在《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中认为“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语素是语

2、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既是词汇单位,又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我们认为黄伯荣的观点并不准确,汉语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单位应为“字”。下面我们从索绪尔普通语言学关于语言与文字的基本观点、“字本位”理论、汉英语法体系的差异三方面做详细阐释。一.索绪尔的语言观与文字观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根植于他的“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结构主义的本质是:关注形式、结构关系,排除了实体和对象,关注抽象规则,强调模式化。任意性原则和线条型原则为结构主义的重要原则。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符号学思想认为,意义的生产机制不在符号之外而在符号结构内部,故而将

3、符号分为“所指”和“能指”两部分,索绪尔研究的是一般意义上的“言语”,研究“言语”,需要进行必要分析、解构,因此就必须将“言语”结构化,使其成为语言学意义上的"语言”,而结构化的手段恰恰是文字书写。因而语言实际是文字建构的结果,文字替代语言之后又重新塑造了语言,语言不借助于文字,语言则永远不会存在,语言要被保存、流传必须借助于书写。因而,语言不能脱离文字而存在。汉语中汉字是汉语存在的必要条件,现代汉语按照西方音位学的描写建构的语素音位学系统,共有416个单音节,算四声则有1299个不同的音节,根据黄伯荣的研究观点,以上便构

4、成了现代汉语的语素音位系统,然而在这种语素音位系统下研究现代汉语的语法,不仅存在严重的套用不合适,理论衔接不连贯等问题,更无法解决汉语语用中的实际交流、理解等语法问题,例如: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同音义异现象,如果有用汉语拼音字母按“表音”要求拼写,大量的同音异义现象就无法区别。由于音位不具有区别汉语意义的功能,汉语书面语只能借助于汉字,只有“字”才是最小具有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再如: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与表音体系有着本质的不同,汉字的字形并不与一时一地的语音相联系,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身处广韵时代的人和现代人,身处粤方言区的

5、人和闽方言区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语音来认读同一个汉字,字义不变。以跨地区性特点为例,同一个汉字,在全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认读读音,而“字”并没有变化,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异义现象,而造成同音异义的原因,大量源于汉语形声字、假借同音、同源字同音、偶然同音等,在汉语双音节化的过程中,双音节词的异形同音现象是仍然存在的,因而从普通语言学的视角来看,语言文字的关系是,语言的字形可以不通过字音,而直接和字义相联系。索绪尔认为“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词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与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与它所表达

6、的观念发生关系"。二•徐通锵“字本位”理论1.“字”是汉语基本结构单位,是最小具有区别意义的语言单位徐通锵认为“字”可以总结为"汉语体现语义关联基点的结构单位,特点是一个字、一个音节、一个概念”的一一对应。“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作为语言单位是较为抽象的逻辑概念,存在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口说中一个音节表示一个意义,书面上是具备独立形体的语音转写单位,口说的音节和书写的汉字均是其不同的表现方式,因而,在汉语中,“字”是形、音、义三者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最小具有区别意义的语言单位。汉语中语素的对立导致区别义是有限的,而由

7、字形导致的对立则是绝对的。2.“字”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理据性徐通锵认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开始不称为“字”,而是“名”。我们从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来看,传统语言学俗称小学,以字为中心,形成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分别研究字的形、音、义。传统的理据考求方法主要有因形求义和因声求义,形义理据是基础性的,声义理据是次生的。从音韵学、训诂学角度来看,汉语可以直接感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声和韵,通过声、韵组合成音节,音节不具有明确的表义功能,只有配合字形,才会才生区别意义。汉语早期的理据载体是声和韵,基本结构单位则为声韵的组合,构成一个音节,

8、成为“名”名”注重音义结合,在此,“因声求义”的理论原则体现了汉字构造初期。然而,由于语言结构的变化发展,声韵的单纯相拼已不能满足汉语语言信息生成的需要,因而需要通过改进基本结构单位的生成方式,汉语的生成方式由“形”转向“序”,再由字组生成字组去表达新的概念。从文字学角度来看,汉字具有天然的理据性,突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