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雕塑中述说中式物语

在当代雕塑中述说中式物语

ID:32643977

大小:3.35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4

在当代雕塑中述说中式物语_第1页
在当代雕塑中述说中式物语_第2页
在当代雕塑中述说中式物语_第3页
在当代雕塑中述说中式物语_第4页
在当代雕塑中述说中式物语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当代雕塑中述说中式物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当代雕塑中述说“中式物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许正龙先生一直专注于“物”的构造与表达。1988——2000年,异质的同构和融合,如:《火柴》、《叉子——变异的手》等;2000——2010年,物之抗争与冲突,如:《风化》、《惊蛰》等;近期作品中,则是物的重构与反思,如:《镜里镜外》、《中华烟》等。考察其不同阶段的作品,可以发现,许正龙先生的创作多以物为主,然而物非仅物,他是托物以言志、缘物以表意。其实,物之概念宽泛,所谓“天生万物”,可以指代存在于天地间的一切人和事物。深究许之作品,“物”更多指向的是除人物、动物之外的物象。即通常是无生命之物,通过艺术家的智慧表

2、达被赋予了充足的生命活力和充盈的艺术魅力。逾越30余载的艺术实践、探索与积淀,许正龙先生进而明确提出了“中式物语”的概念。那么,何为“中式物语”?他如此解读:“中式,凸显立场与视角,表层是地域符号,深意即诗性、诗意、诗境;物语,彰显物性与意度,表象是物化造型,深说即观念、意念、理念。”看来,提出“中式物语”是符合当代雕塑发展趋势和文化潮流的,它置身于中华文化背景,以中式视角来看待和处理事物,作品多具有中国本土美学特征和文化根源。可以说,以一个发现者而非创作者身份介入;见相非相,而非见相实相;平视大地,而非仰望星空……...比如说,诗赋作为中国文化瑰宝,被世人普遍

3、认可和赞同,是中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粹,那么,由心施艺、由诗入式,既是对中式之物语的梦幻陈述,也是对中式之美学的精神追求,更是对中式之文化的身份认同。可见,“物”除其自身物理属性之外,还有可言说与挖掘的文化和社会属性,通过彰显物性,体现理念、映射文化等。许正龙《火柴》1995年许正龙《惊蛰》2004年许正龙《中华烟》2015年...那么,哪些物属于中式之物呢?狭义上说,指中国特有之物,如:卷轴、太湖石、铜钱等;广义上说,则指历代国人推崇之物,如:玉石、竹、茶叶、景泰蓝、青花瓷等等。其实,不论狭义还是广义,几乎都是人们日常知晓之物。这些日常之物经过艺术家们的挪用与

4、转化成为艺术之物,传达生命物性,诉说文化物语。比如展望先生的一系列不锈钢假山石作品,就是将太湖石这一中国所特有之物作为中式文化的载体来实现他个人观念的表达和对社会的批判。他有感于中国城市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和谐现象,以工业时代的产物不锈钢来复制自然社会的景观太湖石。他使原本不真的假山石成为名符其实的假山石,冰冷的外表、中空的内核,虽说不锈钢假山石与现代化建筑看上去更加匹配、更加和谐,但这表面和谐的背后映射出的是作者的焦虑与疑问。这种焦虑和疑问是双向的、是中庸的、是智慧的,他既关乎中国的传统与现代,又指涉西方的话语和文化。无独有偶,张永见先生对太湖石也是情有独

5、钟,与展望理性、客观的复制不同的是,张永见更多的是主观、感性的表达和抒发。在《切肤之旅》系列作品中,其对太湖石人为的切割与限定,在《印花》系列作品中,他又将工业时代的“恶之花”深深地烙在了太湖石上,以此来隐喻工业文明对自然和生态的冲击与破坏。因为爱之深、所以痛之切,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张永见作为一个坚守民族传统文化的卫道士对自然之物、中式之物的挚爱以及对工业文明和西方话语的批判。他的另一组作品《后屏风——梅兰竹菊图》则是将太湖石与中国传统的另一独特之物屏风相结合,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喻石之品质与性格,通过不同物与物内涵与形式之间的叠加和错构,既保留了中式之

6、物各自的精髓与要义,又丰富了其间的关系和语言,可谓一举多得。同样扎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还有傅中望先生,他将榫卯这么一种古老的技术方式转化成与当代社会和人类生存具有某种关联的物质形态,并从中提炼和传达出凹与凸、阴与阳、合与分等极具中式哲学思想的方式意度与物语理念。当然,还有不少作品也比较典型,如:文楼具有文人风骨的《竹》系列、曾成钢借鉴青铜器造型的《精灵》系列、孙伟采用现代设计手法表现的不锈钢《如意》、钱步辉以玉石为媒的《把玩雕塑》、夏和兴在传统物品中挖掘现代意义的《杆秤》、何镇海富有生命力的《门》系列、焦兴涛真实的赝品系列、卓凡致力于中国书房文化传承的《赏石系列》

7、、谭勋对旧物进行改造的《李明庄计划》、姜晓梅用线串起铜钱组成的一把悬空之椅、戴耘反思物质时代的砖系列等等,艺术家选择的“物”各不相同,转化的方式和措施也是因物而异,从中不难看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式之物特有的审美感悟,此种感悟源自内心的诗化,悲天悯人之情怀,造就“物”之生命律动。展望《假山石》2005年...张永见《后屏风——梅兰竹菊图》2010年傅中望《榫卯结构·合》1989年文楼《一竿风骨》2012年孙伟《如意》2007年...夏和兴《杆秤》2003年卓凡《赏石——坐观云涌起》2014年当然,除物之触动之外,物的制作工艺或方式也可为今人所用。张德

8、峰先生的一系列以景泰蓝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