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胡氏妇科调经方治疗功能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胡氏妇科调经方治疗功能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胡氏妇科调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现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4月到我院进行就诊的120例功能性痛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功能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中成药)、对照组2(西药)与治疗组(胡氏调经方)。其中40例功能性痛经患者为对照组1(中成药),对其采用中成药少腹逐瘀颗粒治疗,3次/d,经前lw起口服;40例功能性痛经患者为对照组2(西药),对其采用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II)治疗,1次/d,经行腹痛时口服;另外40例功能性痛经患者为治疗组,采用胡氏调经方汤剂(当归、丹参、川茸、赤芍
2、、柴胡、延胡索等)治??,1齐〃d,水煎服,2次/d,经前lw起口服。同时,对比治疗后治疗组和两组对照组功能性痛经患者的腹痛情况及伴随症状缓解情况。结论经过对比治疗组和两组对照组功能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后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两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关键词:胡氏调经方;功能性痛经;临床疗效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病证之一,是指妇女在经行前后或是在行经期间岀现的一系列身体不适状况,常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好发于青年妇女,发病率高达33.19%。按病因可分为功能性痛经和器质性痛经,功能性痛经多指牛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
3、变的月经痛,临床较为多见,占36.06%,属于祖国医学“经性腹痛”的范畴[1]。对功能性痛经的治疗,西医强调止痛、镇静及前列腺素抑制剂,虽取效快捷,但不良反应大,疗效难以持久。我中心多年来采取胡氏妇科验方调经汤对功能性痛经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3年11月〜2016年4月到我院进行就诊的120例功能性痛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次序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胡氏调经方)40例,年龄15-38岁;病程1〜16年;已婚12例,未婚28例。对照组1(中成药)40例,年龄14-35岁;病程1〜12年;己婚10例,未婚30例。对照组2(西药)4
4、0例,年龄13-37岁;病程1〜14年;已婚14例,未婚26例。120例患者多有腹痛伴月经后期或量少不畅等症状,舌质暗红、暗淡、紫暗或有瘀点,脉象细弦或沉细,中医辨证多为寒凝胞宫型或气滞血瘀型。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各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等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均符合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诊断标准[2]。并经B超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病变。1・2方法1.2.1治疗组(胡氏调经方)采用胡氏调经方汤剂:当归12g、丹参15g、川茸10g、赤芍10g、柴胡10g、延胡索10g、香附10g、吴茱萸9g、炮姜6g.桂枝6g、
5、牛膝10go经量过多者加蒲黄10g、花蕊石12g;腰痛者加杜仲10g、桑寄生30go于月经前5~7d开始服用,至经期2~3d停药,1齐U/d,水煎服,2次/d。1.2.2对照组1(中成药)采用少腹逐瘀颗粒(北京北卫药业责任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Z20044314),月经前7d开始用药,经期停服,开水冲服,5g/d,3次/d。1.2.3对照组2(西药)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II)(拜耳医药保健股份公司批号:国药准字1120056948)口服,1片/d(含乙酰氨基酚250mg),痛经发作时服用,不超过4片/d。以上各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停药1个月后随访1次。1.3观察指标对
6、比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的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月经周期量、色、质的变化及伴随症状情况。1.4评定方法按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标准[2]。①痊愈:服药后积分恢复至0分,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1个周期未复发;②显效: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的1/2以下,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③有效: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的1/2-3/4,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④无效:腹痛及其它症状无改变。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经过数据对比分析后发
7、现,治疗组及对照组1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2,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l)o3讨论功能性痛经是指月经期疼痛,而无生殖器官炎症、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等器质性病变,目前确切病因不明,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和血中前列腺素含量的增高是造成痛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祖国医学认为痛经之证,虽有虚实寒热之分,但不外乎冲任气血不畅,经血瘀滞胞宫所致。止如《景岳全书?妇人规》所说:“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