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探究学习航标树立科学创新理念

点亮探究学习航标树立科学创新理念

ID:32641759

大小:56.4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4

点亮探究学习航标树立科学创新理念_第1页
点亮探究学习航标树立科学创新理念_第2页
点亮探究学习航标树立科学创新理念_第3页
点亮探究学习航标树立科学创新理念_第4页
点亮探究学习航标树立科学创新理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点亮探究学习航标树立科学创新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点亮探究学习航标树立科学创新理念【摘要】在现行的生物教材中,以《科学家访谈》取代以往的《绪论》,为打开高中生物学习大门的广大学子展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生物学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现身说法,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观。本文就从新版教材中《科学家访谈》的意义入手,从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建立探究学习的方法,树立科学创新的理念。【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

2、01-0161-02现行的生物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版)与老教材相比,没有明确的《绪论》,而是以《科学家访谈》代序,很多老师觉得这席谈话没有实质性的考点,因此没有必要多讲,甚至连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没有关于这席讲话的教学指导。然而,这段文字既然出现在教材上,并且取代惯有的《绪论》,那么它一定有其对学生的教育价值,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帮助学生发展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本模块教材《分子与细胞》的《科学家访谈》,是编者亲访了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无锡籍院士邹承鲁而写成的

3、一篇访谈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为何选择这样一位院士、为何选择这样一席谈话,教材都有它安排的寓意。学习整个谈话,可以发现这席谈话的背后事实上还有几个更深刻的教育契机。一迅速拉近学生与科学成就的距离在很多学生的印象中,也许大多数伟大的科学成就都是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科学家总是那些看不懂的英文名字,我国科学家与科学成就相距甚远。事实并非如此,邹承鲁这位无锡籍的学者,他参与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蛋白质的合成工作,这可是人类第一次实现非生命物质与生命物质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介绍邹承鲁院士的生平简

4、介,让学生们知道,这位了不起的院士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中国科学院从事生物科学研究工作的,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从而让学生明白,任何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科学的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只要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认真苦学,将来就完全有可能从事科学研究,为人类的进步做出突出贡献。二院士成绩的背后有着厚实的科学素养作支撑单从谈话的内容来看,我们就可以直接从邹承鲁院士的话中体会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成功,需要厚实的理论基础做铺垫,需要科学的方法为指导,需要团队的合作为后盾;做科学研究,需要满腔的热情

5、与敢于挑战的精神;需要有为国争光,为人类多做贡献的崇高志向;在艰难时代条件与简陋的设备面前,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面对失败,需要有锲而不舍的毅力……这些精神正是我们在将来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的科学素养。三从院士的人生态度看自然学科的本质当问及院士最想对高中生说的话时,他说:''办老实事,说老实话,做老实人!”自然学科(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与人文学科(如文化、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依据实验来回答问题。既然要用事实说话,那么当我们走进实验室,最先要做的就是收起想象的翅膀,尊重客观事实。邹院士晚年一

6、直致力于反对学术腐败,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阐述了他的科学态度。四体会实验的重要性,学习实验的基本知识本篇谈话内容不长,教学时间在25分钟左右。剩余的20分钟时间可以给学生安排一篇关于实验基本知识的课外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训练了两年实验设计的高三学生最后问我:“老师,这样的实验设计结果有意义吗?”这句话的背后,实际上是对科学结论产生过程的不明确。为此,在高中生物教学的第一堂课,就应该告诉学生:我们正在做着有意义的实验设计!安排材料如下:科学的研究离不开观察。观察可以是在自然条件下观察,也可以是在人为干预和控制研究

7、对象的条件下观察,后者的观察称为实验。在研究过程中,一般首先根据观察或实验所得到的现象或事实提出一个结论,然后根据已有知识对此结论进行解释,这种解释称为假说。然后再设计实验来验证所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如果实验证明是正确的,那么,这个假说不再是假说,而将成为一个新的学说。下面以疟疾发病因素的研究为例来体会"假说一一实验一一学说”的研究过程。(1)19世纪,疟疾非常猖獗。研究人员根据疟疾的发病及分布情况得出如下结论:低洼多水、气温较高地带容易使人得疟疾。(2)为什么这样的地带容易流行疟疾呢?如何解释?研究人员设想:污水是导

8、致疟疾的因素。如果这种设想是正确的,即污水果真能导致疟疾,那么清除污水可以减少疟疾的发病率。于是人们开始清理污水,结果疟疾发病率果然大大降低,说明研究人员的设想是正确的,从而得出污水引起疟疾的正确结论。(3)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究:污水是如何引发疟疾的呢?污水是否是引发疟疾的直接因素呢?在研究过程中,人们直接饮用污水,结果并未引发疟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