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30910
大小:65.4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3
《关于幼儿家庭教育的思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幼儿家庭教育的思考论文教育从小抓起,而其中的家庭教育更加重要,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幼儿家庭教育的思考论文范文,有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来参考一下吧。幼儿家庭教育的思考论文摘要: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它与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一起,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尤其在塑造幼童的价值观、世界观,开发能力潜力方面,家庭教育起着关键作用,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着启蒙基础。但是现在由于社会竞争等原因,导致很多家庭的幼儿教育走进了误区。作为一位幼儿家长,也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幼儿教师,作者尝试对此加以探讨,希望有助于幼儿家庭教育的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思考一、幼儿家庭教育的意义家庭教育对幼童影响的范围
2、、深度是通过其他途径无法企及的,血缘关系和经济联系,使家庭教育成为幼童最直接、最亲切、最信赖的教育力量。根据我的育儿经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性格培养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宽松的成长环境可以使孩子更加开朗、活泼、热情;反之,不好的家庭氛围之下,孩子的性格容易出现问题;另外,如果家长教育方式合理,那么孩子更加积极进取、独立自强,如果教育倾向于专制或者溺爱,就会导致幼童的适应能力差,养成任性、蛮横的性格。(1)素质开发方面。家长的文化素质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对孩子产生影响。如果父母的文化素质髙,对孩子的要求、期望合理、富有启发性,就可以在智力开发、情商培养等方面对幼
3、童发挥带动作用;反之,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思想不上进、得过且过,那么对孩子就会产生消极的示范作用,孩子长大后,也难以用理性的思维、多元的思路去认识问题。(2)心理健康方面。父母的陪伴容易让幼童有安全感、温馨感,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犯罪率显著高于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幼儿时期享受的爱、接受爱的熏陶,对幼童心理成长非常重要[1]。一个人儿时感受到的爱越多,他将来就更容易关心别人。反之,孩子可能为了吸引父母对自身的关注,会产生一些叛逆的行为,甚至误入歧途,所以家庭教育中爱护、关心都是非常重要的。二、家庭教育的问题(-)过度溺爱子女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常常不能妥当地关爱子女,一方面过度保护、过
4、分溺爱,甚至形成了家长包办、代替的情况,使孩子丧失了独立生活、基本家务的能力,过度依赖父母、身心严重失衡,性格中也会出现暴躁、冷漠等问题;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只是片面关注孩子的物质需要等表面需求,而无视孩子内心的需求,甚至粗暴干涉,使其身心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相比国外,中国孩子对父母的依存度.依赖性要强的多,家长通常会为孩子设置一切,孩子只要严格按照父母的计划、要求去做就可以。家长认为“好孩子”的定义就是听话、努力学习、不让父母生气;或者强迫幼童学习一些莫名其妙、不感兴趣的东西。现在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什么事都有家长代替做了。这种过分溺爱的现象,给孩子的身心成长带来了严重
5、的后果。在我认识的孩子中,就有这样的情况:孩子已经上学前班了,换衣服都不会,如果老师不提供帮助的话,就以哭了事。还有的时候,孩子上幼儿园,不肯自己走进课室,必须要家长抱进课室。这样一来,孩子的独立性真的非常堪忧,如果连一些琐碎的生活细节都不能自理,长大后又怎么去帮助别人、建立事业呢?(二)“望子成龙”问题中国家长非常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对孩子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同时又忽视幼童的天赋,限制幼童的创造力。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现在的幼童知识丰富得惊人,幼儿班的孩子,知识量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以前小学生的水平,他们会背诗词、能歌善舞、认很多的字,甚至还会外语;会说大人的话,懂很多事情。这
6、本身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攀比心理,导致的教育扭曲。时下父母有一种“比孩子”心理,假如有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可以数更多的数、认更多的字、跳更好的舞,似乎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强,有一种优越心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投入更多金钱、精力,也弄得孩子筋疲力尽。事实上,幼儿教育中,重要的是让幼童学会感知世界、感知自然,并不应该让他超前学习。如果过早地就让孩子承担学知识的压力,就会拔苗助长,反不如给他们一个轻松、快乐的成长环境。幼儿应该是最纯真、最充满童趣的阶段,幼童对周围充满好奇、充满幻想和探索的渴望;但是在中国教育模式下,我们的
7、孩子常常只能被动接受一些知识,而难以得到潜能上的激发。三、做好幼儿教育的做法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做好家庭教育,前提一定是尊重孩子,家长要相信幼童已经有自己的见解,已经具备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孩子是培养、启蒙的对象,不能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幼童探索的权利、兴趣。赏识、赞扬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赞扬孩子所取得的小小进步,甚至要一定程度上支持孩子的失败、幼稚,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他的朋友。必须全面、深入了解孩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