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21120
大小:75.8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3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二专题小结与测评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小结与测评X理主几抓朿点,析热点•专題全通!把握专题体系BAWOZHUANTITIXI解读核心要点JIEDUIIKX1NYAODIAN一、商鞅变法的背景与条件1.背景(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农业发展促进手工业、商业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3)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势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地主经济,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变法成为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4)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法家学说
2、成为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的理论依据。2.条件(1)秦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2)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3)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影响措施影响废井田,开阡陌承认了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对于封建经济基础的建立有重大意义奖励耕织对于稳定小农经济,发展封建经济,提高国家实力有重农抑商重大意义统一度量衡加强了经济领域的中央集权,有利于秦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广县制,实行对于形成封建专制,以中央集权制取代宗法分封制的什伍、连坐制度政体转
3、型以及加强社会管理有重大积极意义奖励军功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纯洁了政治,发展了封建经济,凝集了社会力量,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新的社会风尚的形成d专题通关演练ZHIJAHTITONGGUANYAMJAN(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A.社会经济的变化B.统治方式的变化C.社会性质的变化D.思想文化的变化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
4、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交替之际,A、B、D三项只是社会性质变化的具体表现,C项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2.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秦孝公面对诸侯争霸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富国强兵以便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3・在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
5、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废除井田制B.建立户籍制C.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解析:选C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故选C。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种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制度解析:选D因为秦实行“什伍连坐”,所以人际关系比较淡薄,怕被连累;因为实行“告奸制度”,也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好生分”。4.商鞅变法时制作“商鞅铜方升”标准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又加刻诏书发到地方,其主要影响是(
6、)A.促进了秦朝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C.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D.促进秦国的强大解析:选B本题的四个选项都可以作为“商鞅铜方升”制作并加刻诏书送到地方的影响。但“商鞅铜方升”是秦统一度量衡的主要措施,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6・“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
7、强军队的战斗力解析:选C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结合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主要反映的是户数的增加,这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收入。7.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B.秦国的滥用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C.东方六国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解析:选A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地方进行严格的管理,故出现题干中所描述现象。8.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
8、尸体被车裂示众。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B.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c・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D.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解析:选D从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