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09001
大小:94.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3
《小区规划布局.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区规划布局卫云婷长安大学陕西省西安市710064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小区环境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创造良好、舒适、宜人的居住小区环境和居住建筑,体现对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和人的不断发展的全面关注,达成现代人对“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追求。关键字:小区规划;规划建筑;美化环境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住宅小区是城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多的场所。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活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需要满足居民
2、各种社会活动的需求,便于居民的活动、交往。近几年来,我们在住宅小区的建设中,很重视住宅小区的合理规划。为此,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应逐步做到以下几点:一、住宅小区规划中的景观设计良好的住区生活环境能给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光彩,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景观规划。对住宅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小区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
3、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环境。居住区环境景观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情趣和美化居住区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居民对美的需求,对于提高居住区的人文质量,改善居民邻里关系和人际交往也有重要意义,并且还可以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时下的景观设计多数限于规划设计和重平面规划却忽略景物塑造的园林设计。景观设计上也存在着片面追求风格形式、重人工轻自然,注重景物单体的形态塑造而忽略景物与环境之间的整体形态的塑造与平衡等等问题。二、住宅小区规划中各功能分区的组合
4、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
5、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三、住宅小区交通道路的合理规划居住区路网布局规划应在居住区交通组织规划的基础上,采取适合于相应交通组织方式的路网形式,并应遵循;顺而不穿,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完整与舒适;分级布置,逐级衔接,保证居住区交通安全、环境安静以及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因地制宜,使居住区路网合理、建设经济;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空
6、间结构整合化,构筑方便、系统、丰富和整体的居住区交通空间和景观网络空间;避免影响城市交通。居住区道路分为四级:居住区及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宅间道路。住宅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四、造型立面设计在建筑物的外部造型设计上,采用流行的现代建筑语言和材料运用方法,充分考虑小区整体的建筑风格,并注重现代城市文化的对接和历史人文的传承。在设计风格上,运用大虚实的对比手法
7、,充分考虑小区临江亲水的地理位置和江南水乡园林景观的相互融合,上部实墙面采用灰白色为主的基调,与湛蓝的天际线相互辉映,大面的方格线组成的窗格构架及飘板设计不仅体现对现代高层住宅建筑语言符号的传达,从整体上也将现代高层建筑更好地契合在蓝天碧水、绿地园林之中,庄重大方,气质非凡,其建筑外部形象的磅礴气势立时显现出来,并形成诸如放大的帆型、飘带、桅杆等诸多生动的建筑形象,整个建筑小区宛如飘浮在湘江中的巨大的帆船,蓄意隽永而深刻。在建筑物的色彩的处理上,以简洁鲜明,突出文化气息为原则,基底段以文化石为基调,上部辅
8、以白色、浅灰色为材料,使整个建筑外立面鲜明高雅,并在建筑顶部适当造型,从视觉美学上使立面造型与湛蓝天空,流淌的江水构筑成一幅生动的油画,自然衍生出亲水住宅不可取代的文化韵味和雍容气息。参考文献:[1]韩冬青,冯金龙编著.城市一建筑一体化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1999年.[2]汤茜草.小区规划的社会学思考[J].城市开发.2002,(12).[3]吴薇,郭志方.创造宜人的居住区外部空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