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03672
大小:12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3
《多尺度方法在复合材料力学研究中地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标准实用多尺度方法在复合材料力学分析中的研究进展摘要简要介绍了多尺度方法的分量及其适用范围,详细论述了多尺度分析方法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弹性、塑性等力学性能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多尺度分析方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多尺度分析方法,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细观力学,均匀化理论1引言多尺度科学是一门研究不同长度尺度或时间尺度相互耦合现象的跨学科科学,是复杂系统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研究价值。多尺度现象并存于生活的很多方面,它涵盖了许多领域。如介观、微观个宏观等多个物理、力学及其耦合领域[1]。空间和时间上的多尺度现象是材料科学中材料变形和失效的固有现象。多尺度分析方
2、法是考虑空间和时间的跨尺度与跨层次特征,并将相关尺度耦合的新方法,是求解各种复杂的计算材料科学和工程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技术。对于求解与尺度相关的各种不连续问题。复合材料和异构材料的性能模拟问题,以及需要考虑材料微观或纳观物理特性,品格位错等问题,多尺度方法相当有效。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以微观、介观或宏观等不同的结构尺度与层次,经过复杂的空间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多相材料系统[2]。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低密度、强耐腐蚀性、低蠕变、高温下强度保持率高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一系列优点,越来越受到土木工程和航空航天工
3、业等领域的重视。复合材料是一种多相材料,其力学性能和失效机制不仅与宏观性能(如边界条件、载荷和约束等)有关,也与组分相的性能、增强相的形状、分布以及增强相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特性等细观特征密切相关,为了优化复合材料和更好地开发利用复合材料,必须掌握其细观结构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即应研究多尺度效应的影响。如何建立起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能和组分性能以及文案大全标准实用微观结构组织参数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也是复合材料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近年来,随着细观力学的发展和渐近均匀化理论的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并开始研究复合材料宏观尺度和细观尺度之间的联系,并把二者结合起来。本
4、文综述了多尺度分析法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多尺度分析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中的多尺度方法目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宏观力学和细观力学方法两种。复合材料宏观力学方法[3]是从唯象学的观点出发,基于均匀化假设,将复合材料当做宏观均匀介质,视增强相和基体为一体,不考虑组分相的相互影响,仅考虑复合材料的平均表现性能。宏观力学方法中的应力、应变不是基体和增强相的真实应力、应变,而是在宏观尺度上的某种平均值。复合材料细观力学[4]的目的是建立复合材料宏观性能同其组分材料性能及细观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将微观结构形态特征
5、量与宏观力学分析相综合,来建立两个不同尺度之间的联系,细观力学是介于宏观力学与微观力学之间的重要分支学科,对研究跨尺度效应的力学问题,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前景,是当前力学研究的国际前沿性问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领域的多尺度分析方法主要为细观力学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分析法和细观力学有限元法[4]。2.1分析法分析法是用来研究复合材料处于弹性范围时的弹性性能,现在也用于非弹性性能的预测。常见的方法包括自治方法、广义自治方法、Mori-Tanaka方法、胞元模型和均匀化方法等。2.1.1自治方法和广义自治方法自治方法是Hershey[5]和Kroner[6]
6、文案大全标准实用在50年代先后提出的,主要用来研究多晶体材料的弹性性能。自治方法所使用的模型为无限大均匀介质中内含单一夹杂的模型。如图1所示,认为夹杂单独处于一有效介质中,而夹杂周围有效介质的弹性常数恰好就是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求解基本思想是由均匀边界条件下的自治模型求得夹杂相内的平均应变,从而求得有效弹性刚度张量。2.1.2Mori-Tanaka方法Mori-Tanaka[7]方法是1973年Mori和Tanaka在研究弥散硬化材料的加工硬化时,提出的求解材料内部平均应力的背应力方法,是一种基于Eshelby等效夹杂原理的非均质材料的等效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Mori-
7、Tanaka方法建立了夹杂相平均应变同基体相平均应变间联系的四阶张量,并将这个依赖于夹杂浓度的四阶张量用无限大的基体材料内单一夹杂的平均应变和均与应变间联系张量来代替。近年来,该方法成为预测非均匀复合材料性能的手段之一,但是该方法只适用于夹杂物都体分比较小的情况,模型示意图如图2所示。2.1.3胞元模型文案大全标准实用胞元模型,即宏观-细观统一的弹性本构模型,是Aboudi于1989年首次提出来,并与1991年把该模型推广到通用单胞模型中,后来Aboudi[8]等又把Bonder-Partom本构模型融入到MOC与GMC模型中,将其推广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