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98720
大小:296.0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3
《2015地理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黔西县凤凰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n[r>项符合题目要求。1、台风是一种重要的气象灾害,图6中表示台风天气系统的是A.AB.BC.CD.D2、北京秋季常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图6中表示影响这一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是A.AB.BC.CD.D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2,回答3~5题。3、如果该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圈,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E处气温比H处高B.F处气压比G处低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D・G处因遇冷形成高压4
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F<□=④①V②G(D.环节④的运动方向与下垫面无关5、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读图3“世界某气候类型局部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6〜8题6.甲气候区代表性农作物具有的特点是()A.喜高温多雨B.喜阴冷潮湿C.耐高温干旱D.耐低温干旱7.与甲地区相比,造成乙地区该种气候类型分布较狭窄的最主要因素是(
3、)A.纬度位置B.洋流C.海陆轮廓D.地形8.甲气候类型在乙地分布区域南端的纬度较丙地高,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拔高低B.山脉阻挡C.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读图4“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9〜11题。图49.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10.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③B.①②C.
4、②③D.③④11.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二、综合题(共56分)6.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34分)1CTE2CTE图6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0分)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12.下图中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风沙尘中有较多的盐尘,所以该
5、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2分)500、(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o(2分)彩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o(2分)(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o(2分)(3)2()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2分)(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6分)(5)大量引Rl、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4分)(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來源。(4分)参考答案(1)永久性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气温,空气湿度(2)风力(2
6、分)(3)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或土地沙化)(2分)(4)容易发生土壤次生盐碱(渍)化。(2分)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盐分会在地表不断积累,造成土壤次生盐碱(渍)化。(4分)(5)注入L湖的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大(4分)(6)一是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血缩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盐分(4分)(36分)(1)盆地(3分)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情况判断,该地形北、东、南三面高(3分),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2分),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3分);流域大部分为盆地(2分)
7、,支流多(2分),集(汇)水面积广(2分)。(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2分),因为地形高差大(2分),河流落差大,流速大(2分);②入海泥沙量较少(2分),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2分)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2分);且从纬度位置来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2分),水土流失较轻(2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