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97992
大小:57.4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3
《2015-2016年苏教版选修《史记》第18课时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淮阴侯列传(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体会善叙事理,其文疏荡的叙事艺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作者铺陈渲染的手法所形成文章磅礴的气势。韩信英雄末路的原因分析。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木•,了解了韩信其事其人,课后请同学整理与韩信有关的成语,请一个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整理内容。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讨司马迁的善叙事理,其文疏荡的叙事艺术,探究韩信英雄末路的原因。二、研习“井険之战”1、结合文木说说井胫之战中选取了哪些事件来写?.其中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详略?广武君献策,不
2、用(详写)韩信设计,大破赵军(详写)韩信师事广武君(略写)战后论策(略写)策略(对汉军分析)设计破赵(过程)总结:在事件的展开中刻画人物,凸现主旨的地方都要详写,从而使主旨更为突出,这些内容的详略处理,使情节一波三折,让韩信的有勇有谋更显突出。2、全文特别是井胫之战,写得非常牛动,波澜起伏,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最传神,为什么?司马迁用英雄惜英雄的心,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聚精会神地描写了韩信这一人物。韩信早年受人侮辱的一个细节。明代有人说“形容如画”。这个细节写的如此形象逼真,充分体现出韩信性格中冷静沉着,绝不意气用事的一面和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气概。不仅有突出的细节描写,
3、更有精彩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战争的场面描写,更是波澜壮阔,气势如虹。(“背水为阵,引诱赵军倾巢出击”,遣伏兵夺取赵军营垒,“拔赵旗帜,立汉旗帜”,使赵军惊溃。)对汉军改旗易帜的恢弘的场面描写,对两军殊死搏斗的惊险场面的描写。心理描写也是极为出彩的。用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如韩信和刘邦的对话。把刘邦志得意满的骄矜心理和韩信命运弄人、无可奈何的心理揭示得淋漓尽致。独白:韩信的一句“牛乃与哙等为伍”的感慨,体现了韩信的清高孤傲的心情和当时自嘲的心态。并非只体现在描写手法上,还体现在善于运用对比和衬托等表现手法上。对比•:成安君和广武君进行对比,广武君机智,但
4、计策•没有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对比。衬托:如“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反衬韩信料事如神;赵军望见韩信的背水阵大笑,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后,对广武君的态度,衬托韩信的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解释,反衬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机智。(形成板书)总结:采用铺陈渲染的笔法,使宏大场面和琐事细节自然和谐的组合为有机整体,从而使行文有一种酣畅疏荡的气势.3、韩信能取得井胫口这场战争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背水而阵,迷惑赵军;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引出:如此的一个名将、功臣,最后的结局是功臣末路断头颅?)三、研习“韩
5、信之死”(过渡:司马迁不仅善于叙写错综复杂,壮大的战争场面,而且善于在叙事中追根溯源,从而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下面我们通过研习韩信之死来体会)1、韩信之死的肓接原因是什么?谋反如果没有陈稀兵变,韩信能躲过被杀一劫吗?讨论:(1)韩信不能躲过被杀一劫。.理由:狂妄傲慢。(性格使然),不识时务恃才放旷,君主对他早有猜忌。功咼震主。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补充课外资料:(1)当今两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蒯通(2)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蒯通(4)“果
6、若人言:'狡兔死,走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韩信(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死的;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的。对此你怎么看?韩信谋反的罪名是否成立?)韩信不可能谋反:(3)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韩信(4)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
7、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韩信究竟有没有谋反,这己经成了千古悬案。但是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留下了一些疑点,让后人去思考、评点•。与同学交流一些思考:知恩图报,拒绝造反。一般都赞成“陷害说”。主要依据是韩信临行前的遗言“恨不用蒯通之计”,“恨”的意思是遗憾,蒯通的话:“竖子不足与谋,故自令夷于此。”“不用”、“自夷”反过来说明韩信不可能谋反。另外,与陈稀密谋叛逆,以及在京城的内应也显得有点小儿科,一代大英雄竟如此小儿科,不大可信,所以有人说这是吕后等的诬告,密谋造反与事实不合。(参照书上批注归有光,陈稀并没有谋反)知恩图报,拒绝造反。天下已定,造反己迟。手中吴兵
8、,怎能造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