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数字化扩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

中频数字化扩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

ID:32595036

大小:2.88 MB

页数:81页

时间:2019-02-13

中频数字化扩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_第1页
中频数字化扩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_第2页
中频数字化扩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_第3页
中频数字化扩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_第4页
中频数字化扩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频数字化扩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缩略词表英文缩写英文全称A/DAnalogtoDigitalFCCFederalCommunicationsCommission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ITU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sUnionTD.SCDMA叭Times淼蕊蔫?∞础DSPDigitalSignalProcessing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RFRadioFreqencyIFIntermedialFrequencyDDSDirectDigitalSynthesisPLLP

2、haseLockedLolgicDSSSDirectSequenceSpreadSpectrumFHFrequencyHoppingTHTimeHoppingPNPseudorandomNoisePSKPhaseShiftKeyingSSRGSimpleShiftRegisterGeneratorMSRGMulti—returnShiftRegisterGeneratoSNRSignaltoNoiseRatioRASE鬈裟篙盟DPLLDigitalPhaseLockedLoopNCONumericallyControlledOscillator

3、CORDICCoordinateRotationDigitalComputerSFDRSpurious-FreeDynamicRangeMFMatchedFilterFIFOFirstInFirstOutFFTFastFourierTransformVll中文释义模数变换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码分多址接入国际电联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射频中频直接数字合成相位同步逻辑直接序列扩频跳变频率跳变时间伪随机相移键控简单型移位寄存器模块抽头码序列产生器信噪比序贯估计的快速捕获数字锁相环数控振荡器基于矢量旋转的算法无杂散动态范围匹配

4、滤波器先入先出快速傅立叶变换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签名:豳遗涩日期:沏黟/月肜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5、电子科技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签名:歪鱼:盔∑迓叁.导师签名:耋垒蚪日期:浠多月/oEt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军事通信已经成为国家和军队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战争中,通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进程与胜败。在众多的通信技术当中,扩频通信技术由于具有的很强抗干扰能力以及很宽的使用频带而在军事通信领域备受青睐。传统无线电接收机硬件依赖性强、信号适应能力差,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出现导致了接收机的革新。软件无线电的设计思

6、想之一是将A/D转换器尽可能靠近天线,即把A/D从基带移到中频甚至射频。然而,由于受器件水平的制约,直接对射频信号采样处理还有一定难度。在保留软件无线电通用、灵活、开放的特点的前提下,目前普遍采用了中频数字化方案。因此应用软件无线电思想的扩频接收机的研究就有了重要意义。本章首先讨论了扩频通信技术的研究概况,随后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发展概况,并分析了软件无线电在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最后给出了几种扩频相关接收机的结构,并做了简单分析。1.1扩频通信研究概况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技术(SpreadSpectrumCommunication),是一

7、种数字化通信技术,属于宽带通信范畴。扩频通信有抗干扰,抗噪音,抗多径衰落,具有保密性,功率谱密度低,具有隐蔽性和低的截获概率,可多址复用和任意选址高精度测量等特点。正是由于具有上述优点,自5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便开始研究,一直为军事通信所独占,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电子对抗以及导航、测量等各个领域。直到80年代初才被应用于民用通信领域。1985年5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FederalCommunicationsCommission)锖lJ定了民用公共安全、工业、科学与医疗和业余无线电采用扩频通信的标准和规范。1996年,CDMA(Code

8、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统投入运营。随后,到2000年,国际电联(ITU,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