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89311
大小:77.28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2-13
《社会财政税收论文范文-浅析论社会风险应对中财政责任的限度word版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财政税收论文范文:浅析论社会风险应对中财政责任的限度word版下载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社会风险应对中财政责任的限度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社会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摘要:风险社会中,社会成员难以应对所有的社会风险,因此,政府需要承担一定的财政资金给付责任。政府参与社会风险应对的财政责任来源于社会公民权的行使,其法律属性是法定的保护义务,是社会基本权这•积极权利实现的保障。然而,如果应对社会风险的财政责任没有限度,就可能引发财政风险、其至财政危机,同时也构成对国民财产权的过度侵害。基于均衡保护国民财产权与社会基本权的制度
2、理念,财政责任必须以使公民享有免予匮乏的自由为限度。关键词:社会风险应对;财政责任的限度;国民财产权;社会基本权0257-5833(2012)02-0121-11现代社会发展LI新刀异,不可估算、难以补偿的社会风险与日俱增,考验着各级政府的风险应对能力和危机处苣能力。风险社会中,社会成员难以应对所有的社会风险,因此,政府需要承担一定的财政资金给付责任。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存活权和发展权的需要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是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并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所有社会成员更好地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其实质是对社会财富进行公平的分配。社会保
3、障作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存活和发展需要的重要措施,是一种“为所有贫困和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提供保护的社会保护制度”①。社会保障法是社会法中最具社会风险应对功能的制度分支,其以往的研究鲜见社会风险应对中的财政责任的视角,而集中于研究风险社会中公民的存活权和发展权如何实现。社会风险受损者的社会公民权的实现固然重要,实现社会公民权这一积极权利的财政资金的来源者——纳税人的财产权的保护同样重要。社会公民权和国民财产权之间的连结是通过财政收支來进行的。政府代表国家征税——介入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继而以提供社会保障的形式使用财政资金——主导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笔者主张,社会风
4、险应对中的财政责任理应有所谦抑,其边界是使公民享有免予匮乏的自由。一、政府参与社会风险应对责任的來源社会风险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而逐渐增加,如果说现代性是新兴的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共同特征,应对社会风险则成为具有现代性特征的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共同职能。其屮,社会保障法堪称社会法中最具社会风险应对功能的制度分支。市场与政府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木方式,社会保障则是市场失灵情况下政府介入资源配置、应对社会风险的典型事例。1.政府应对社会风险责任的性质社会保障不仅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存活权和发展权的安全保障机制,而且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化解社会风险、推动和谐稳定的宏观调控手
5、段。现代社会风险越来越多、成因也越来越复杂,社会成员不仅可以通过劳动的方式获得满足其生活所需要的收入,而且可以通过社会保障的途径取得满足纶活所需要的资财,由此,财富的积聚也能为社会成员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提供物质基础。当众多的社会成员遇到相同或类似的个人风险并因某种契约或其他法律关系而连结成一个整体时,个人风险就可能转化为一种群体风险、甚至社会风险,由此,甚至可能演变成社会危机。“即使是被传统社会视为纯属个人及家庭理由的生、老、病、死、伤、残等事件,均可能通过群体方式演变成严重的社会理由与社会风险。”[注: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
6、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84页。]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是现代国家政府的法定职责,政府借助立法来使应对社会风险的制度安排成为法律,如保罗•A•弗罗因德所言,“立法者所奉行的标准是:公平分享、社会功利和平等分配”[注:PaulA.Freund,"SocialJusticeandtheLaw,R.Brandted.SocialJustice,NewJersey:EnglewoodCliffs,1962,p.94.]o想要真匸消除社会成员的风险,取决于个人防范风险的物资储备和政府化解风险的制度安排。“既然社会保障的目的已经扩大到包括提高整个
7、生活素质,社会保障的范围已经涉及到全体公民,难道以战胜贫困为目的就不应该成为社会保障政策的屮心目标z—吗?”[注:国际劳工局编:《展望21世纪:社会保障的发展》,劳动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第26页。]某种程度上说,社会法理论的发展与政府应对社会风险的责任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保障;或是通过保险来防止社会成员遭遇到不可预测的和社会保障制度所不允可的生活水平的降低;或是通过收入分配,使社会成员在其有生之年重新分配消费”[注:NicolasBarr,TheEconomicsoftheWelfareState,2nd・ed
8、n,London:WeidenfeldandNicolson,1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