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透视中的基本概念

[考试]透视中的基本概念

ID:32583895

大小:56.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3

[考试]透视中的基本概念_第1页
[考试]透视中的基本概念_第2页
[考试]透视中的基本概念_第3页
[考试]透视中的基本概念_第4页
[考试]透视中的基本概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试]透视中的基本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透视中的基本概念透视一一“透视”即“透而视之”。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形状的视觉科学。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个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基面一景物的放置平面。一般指地面。基线一画面与基面之间的交界线。画面一画家或设计师用来表现物体的媒介面,i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画面线——画面与地面脱离后,留在地面上的线。视点——指人眼睛所在的位置,即眼球瞳孔所在的一点。视线——视点与可视物体的任何部位之间的假想连线。视角一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视角分水平视角

2、和垂直视角。人单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50a,人单眼和双眼的垂直最大视角只有140度。双眼同时视物时两个视角重叠起来左右可达180度。)中视线一视锥的中心轴。是视点与心点的连线,它与画面垂直。视域一周定视点时目力所及的最大可见范围。(60度左右视角的视域叫舒适视域)。视锥一视点与无数条视线构成的圆锥体。视平线——自心点所作的一条与人眼等高的水平线。心点一中视线与视平线垂直相交的点。视距一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距点一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余点一在视平线上,除心点和距点外,其他的点统

3、称余点。天点一凡在画面上处于地平线以上部分的点,统称天点。地点一凡在画面上处于地平线以下部分的点,统称地点。灭点一透视线的消失点。[物体由于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渐渐缩小为一点,这一点就称为灭点(或消失点)。灭点包括心点(主点)、余点、距点、天点、地点。]视高一视平线至地面(或其他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的高度。测点一用来测量成角物体透视深度的点。原线一与画面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无消失。变线一与画面成一定角度的线。在透视图中有消失。线的名称与画面的关系与地面的关系消失方向原(1)水平原线平行平行保持原方向无

4、消失(2)垂直原线平行垂直线(3)倾斜原线平行倾斜(4)直角变线垂直平行心占变(5)对角变线成45度平行视平线上距占(6)余角变线成任意角度平行余点线(7)上斜变线倾斜成近低远高倾斜视平线外天点(8)下斜变线倾斜成近高远低倾斜地占平面图一物体在平面上形成的痕迹。平行透视一当立方体水平放置,有一对平面与画面平行时,我们把这种透视叫平行透视,也称为一点透视。其消失点只有一个(即心点)。成角透视一当立方体水平放置,无任何一对平面与画面平行,而是与1E1面成一定的角度时。(不包括0度、90度、180度),我们把这种透视

5、叫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角。倾斜透视一当方形平面与画面和基面都倾斜时,我们称这样的透视为倾斜透视。视焦一即眼球将外来光线聚焦成像准确地投射到视网膜上。景深一即焦点前后部分清晰的范围。透视的构成要素眼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是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物体被描绘或设想的对象。它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人或物,也可以是塑造的形象或构想的形体。画面承接被描绘或设想的对象的媒介面。如纸张、布面、木板、玻璃、墙面等各种平面材料,都为完成透视图提供了必耍的场所。2、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物体离视点愈近则愈大,愈远则愈小。古人所说的“

6、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即是如此。(二)垂直大,平行小等大的平面或等长的线段,与视线成垂直放置时比视线与成水平放置吋要略大。这是由人眼的结构决定的。这…视觉规律很少为人所知,但又确实存在,应该引起画家和设计师的注意,自觉运用这一知识。(三)近者清晰,远者模糊物体离视点近,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影像就要大些,受到光的刺激的感光细胞面积大,数量也多,自然要清晰些。同时,物体的明暗、表面光洁对物象的清晰与否也有一定的影响。画家和设计师们要仔细研究,利用物象的清晰与模糊对比,和其他透视规律配合,来塑造両面的远近空间感。3、怎样突

7、出视觉中心1、通过不同的形体特征,可以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到视觉中心来。2、通过众多直角变线聚集消失到心点,来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到视觉中心来。3、通过不同的明暗变化,也可以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到视觉中心来。4、通过不同的色彩变化,也可以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到视觉中心来。5、通过众多方法结合,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到视觉中心来。4、视点、物体、画面三者之间的关系画面与视点的关系代表视向的中视线应永远保持与画面垂直的关系。画面与地面的关系平视时,画面与地面互相垂直。全仰视或全俯视时,画面与地面互相平行。半仰视或半俯视时,画面与地面成倾

8、斜状态。视点与物体的关系视点、物体、画面三者,除了耍保持画面始终处于其他二者之间起媒介作用之外,还应保持视点至少要距离物体最高和最宽之长的1.5倍远。5、高低不同的视平线所形成的视觉差异低视平线的视觉效果低视平线宜突出前景人物的高大雄伟和抒写天空的辽阔宽广。高视平线的视觉效果高视平线构图宜于表现人物众多的宏大场面,尤其耍详细展现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需要过分突出前景人物者多采用这种构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