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ID:32575940

大小:5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2

2017-2018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_第1页
2017-2018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_第2页
2017-2018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_第3页
2017-2018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_第4页
2017-2018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铜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文科)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017年5月11日,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这说明()A.文化就是经济,经济就是文化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D.一定的文化产生一定的经济2.《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了清末传奇“女商圣”周莹,在遭遇家庭和家族事业的诸多变故

2、和挫折时,却逆境生存,将濒临倾覆的家族产业重振的奋斗故事。这部电视剧将发生在陕西省的传奇故事搬上荧幕,极大鼓舞了当代年轻人的斗志。材料表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③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A.②④B.①②C.①④D.②③3.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以“文化墙”为载体,将国家政策、村规民约等内容与本地特色文化相结合,让一面面墙壁变成美丽而又会“说话”的“文化墙”。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A.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B.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C.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D.是一个强制接受的过程4.丝绸之

3、路犹如一条彩带,曾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今天“一带一路”经济贸易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这表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是A.商业贸易    B.人口迁徙   C.教育    D.政治活动5.2014年7月教育部启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该活动旨在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教学资源来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这一活动将推动200万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上“晒课”。“晒课”活动的出现表明,现代信息技术:①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③促进了文化的

4、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6.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刻不容缓,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是因为()①古村落魅力独特,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②传统文化对现今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③古村落是我们共同的精神来源④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7.介绍十三五规划制订过程的《十三五之歌》采用说唱音乐的方式,让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变得通俗易懂,不但深受年轻人喜欢,连广场舞大妈也连连“点赞”,被称为红色主题的“网络神曲”。这表

5、明()①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②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③各民族文化逐步走向趋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④大众传媒的发展扩大了文化传播的途径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古代《三字经》里的许多做人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君则敬,臣则忠,当顺叙,勿违背”则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背离。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

6、.①③9.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10.下列选项能体现漫画寓意的有(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

7、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1.回首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汉赋、元曲、明清文学,还有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足以傲视天下。但这也会使我们产生文化惰性,变成文化“啃老”,只靠重拍、戏说、改写前人的经典过日子。这告诉我们()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C.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12.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它吸收

8、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创新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