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和应对

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和应对

ID:32574431

大小:63.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2

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和应对_第1页
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和应对_第2页
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和应对_第3页
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和应对_第4页
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和应对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和应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和应对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和应对摘要:当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是:理论基础不牢,缺乏应有的哲学底蕴;心育目标含糊,方向不够明确;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关系不顺,定位模糊;心育操作出现失衡现象。解决问题的对策:心育的发展需要健康哲学的智慧;心育的发展需要对教育目标重新定位;心育的独立是处理好与德育关系的关键;心育需要均衡发展,匡正纠偏。  关键词:心育,问题,对策  我国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发展态势良好,前途光明。但是,无庸置疑,这项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朝阳事业在理论和实践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

2、问题不解决,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健康发展。  一、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不牢,缺乏应有的哲学底蕴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它探讨世界是什么和如何认识这个世界一类的大问题。哲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自不待言。后者由前者脱胎出来,它不可避免地要继承哲学的基因。然而,我国的心育界对哲学缺乏应有的重视,已经出版或发表的大部分心育论著和论文很少谈及哲学或贯穿哲学的智慧。我国大陆学者叶一舵和崔景贵在各自的著述中讲到了哲学,前者提出学校心育的理论基础应该包括哲学基础;后者从哲学的视野探讨心育,对心理教育的本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有价

3、值的探索,可惜他们的观点并没有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我国众多论及心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的著述,几乎没有谈到哲学素养问题。由于缺乏深邃的哲学思考,我国的心育给人以缺乏根基的飘摇之感。同时由于缺乏哲学上的共思和埃里斯所说的“哲学共情”,我国的心育在重大理论问题上,一开始就陷入各执己见,众说纷纭的混乱之中。由于心育本身的复杂性,理论上的分歧不可避免,但在基本问题上长期达不成共识,有碍该学科的发展。如果学界取得哲学上的共思和共情,那么就会减少在心育重大理论上的分歧。  哲学博士、美国心理学家、“理性—情绪疗法”的创始人埃利斯认为,一个人如果有了一种

4、合情合理的生活哲学,他就几乎不可能产生情绪困扰。笔者认为,心育从根本上说是个生活哲学的教育问题。缺乏哲学底蕴的心育是肤浅的心育;没有哲学底蕴的心育工作者是缺少内涵的工作者。  我国的心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哲学意识和素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心育目标含糊,方向不够明确  心育目标是心育的灵魂,从理论上说,它直接决定心育的内容、体系、途径和方法;从实践上看,它决定着受教育者应该从教育中最终得到什么,形成什么样的素质,并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目前,我国大陆关于心育目标有众多不同的表述,笔者将较有影响的说法概括为两类:一类可谓“三层次说”。

5、如班华和陈家麟的观点:心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俞国良把心育的目标分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三个层次。另一类可谓“两层次说”。如刘华山认为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即调节和适应,这是基础目标;二是寻求发展,此乃高级目标。上述目标都是从一般意义上说的,心育的目标应该因不同的群体、不同年龄而有具体的不同。对此,大家也基本上形成共识。  以上各种关于心育的目标,尽管表述不一,均可以用适应性目标

6、和发展性目标来概括。但是,笔者认为为心育界定这样的目标是不全面的:(1)无论受教育还是不受教育,人的心理只要正常,都会不同程度地对环境做到适应,也会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谁能说文盲的心理不会适应,也永远不会发展呢?因此,这样的界定低估甚至抹煞了心育的特殊功能。(2)学校德智体美劳各育在本质上也都是为了学生的适应和发展,或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将德育、智育和美育统称为心育。因此,这样的界定模糊了心育和学校其他诸育的界限。  心育的目标模糊是制约心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德育和心育关系不顺,定位模糊  德育和心育的关系究竟

7、是什么?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笔者将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概括为以下四种:  一呈整合说,这种观点认为,处理德育和心育关系的理想状态是把二者融为一体,可以称之为“心理—道德教育”。这是一种“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的教育过程。二者结合的基本思路是:以道德教育为导向,以心理教育为基础,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二是代替说,主张用德育代替心育,认为心育是德育的五大要素之一,德育是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狭义)、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构成的统一体。  三是借势说,认为德育是强势学科,心育属于弱势学科,后者需要凭借强势学科的力量

8、来发展和壮大自己。为此,后者不妨先“委屈”一下自己,暂时依附在德育的怀抱,待发展壮大后,再和德育脱离,宣布自己的独立。  四是并列说,主张心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组成要素,它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也应该成为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