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63948
大小:103.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2
《明市2012学业水平测试(中考)文学常识锦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昆明市2012学业水平测试(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论语》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人格核心是“仁”,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以“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记叙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人生痕迹。《论语》涉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涉及了做人、学习、教育的道理。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前145—前87年),字子长,生于龙门(陕西韩城县)芝川镇。(按: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16岁时即位,与司马迁相始终)。司马迁十岁以前,“耕牧河
2、山之阳”,十岁随父亲司马谈移居京师长安,“年十岁则诵古文”,向孔安国学《尚书》、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三次漫游:司马迁中青年时代,有过三次大的漫游。第一次:青年时期漫游。第一次20岁左右。到过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南、山东。到过湖南沅、湘水(到过江西庐山)。写出《屈原列传》,是保存最早的屈原资料,到过九巍山,舜埋葬之处;到过会稽山,探禹穴;到过山东曲阜,参观孔子庙堂;到过淮阴韩信故乡;大梁访察信陵君;到过徐州(当时楚汉相争战场)。回来后任为郎中。第二次:奉使随征巴蜀以南。第二次,汉武帝派他去西南,“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邓、、昆明”。在这些
3、地方真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对后来写列传大有帮助,如《西南夷列传》《货殖列传》,回来后父亲病重,赶回洛阳。第三次:随武帝进行“封禅”大典。第三次(公元前110年)随汉武帝到泰山封禅,并“率师巡边”,到了呼和浩特、辽西碣石等地。三次出游,司马迁东到泰山封禅,西到陇西,北到内蒙,南至昆明,足迹踏遍黄河、长江等流域。出游活动大大丰实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所到之处考察了风土人情、经济状况和物产强棵,访问了各地的名胜古迹和旧故老,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和文物史料,从而扩大了司马迁的胸襟和眼界,更为重要的是,他接触了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体会到了人民
4、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这对他后来著述《史记》和他的政治见解都有极重要的意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52万字,130篇,有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由五个部分组成。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世家: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列传: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是外国史和少数民族史)《史记》创作的目的:究天人之际: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司马迁继承了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
5、传统,他反对以天道干预人事,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天属于自然现象,与人事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种观点与汉武帝所提倡的儒学正宗的所谓“天人感应”学说相对立。通古今之变: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司马迁对于历史上出现的政治改革,总是采取称赞的态度;在研究历史时,注意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成一家之言: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司马迁写《史记》,窃比《春秋》寄寓理想于其中,他的理想也是靠历史事实的叙述来体现的。《史记》的思想倾向①揭露统治者的暴行
6、、暴政②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③歌颂反抗暴政的刺客和侠客和一些具有优良品质的中下层社会人物④歌颂爱国人物和对历史有贡献的人物《史记》大部分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向读者战现了丰富多彩的的历史人物,其中有性格的任务有八九十个,有一部分是有典型意义的,如:项羽、李广、刘邦、陈涉、张良、韩信、廉颇、蔺相如等。作者能抓住带本质意义的典型性重大历史事件,选取这些事件,写出人物在当时的作用,也表现了人物性格。《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史记·项羽本纪》对项羽性格刻画重点写了三大事件:巨鹿之
7、战、鸿门宴、垓下之围。蒲松龄和《聊斋志异》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末清初。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
8、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三、对人间坚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