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概况及神道

明十三陵概况及神道

ID:32563933

大小:58.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2

明十三陵概况及神道_第1页
明十三陵概况及神道_第2页
明十三陵概况及神道_第3页
资源描述:

《明十三陵概况及神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明十三陵概况及神道讲解顺序:1:开场白2:历史沿革3:今日十三陵概况4:石牌楼5:大红门6:长陵神功圣德碑7:石象生8:棂星门9:结束语 (共2765字)开场白(略)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天寿山脚下,这里埋葬着明朝13个皇帝,所以叫明十三陵。自永乐七年(1409)开始修建长陵,到清朝顺治初年建思陵,营建时间前后长达200年之久。明十三陵体系完成、规模宏大,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成、埋葬皇帝较多帝王陵墓群。2003年明十三陵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纪遗产名录》,成为中外游客到北京的必游之地。 明朝有十六帝,这里为什

2、么只有十三陵呢?那是因为明朝有三个皇帝没有埋在这里,一个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个是明朝第二皇帝朱允炆;还有一个是明朝景泰皇帝朱祁钰。明朝第一个在北京修建陵寝的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 明朝永乐五年(1407)七月,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尚书赵羾和江西术士廖钧卿在北京一带选址建陵。最后选中今天昌平区康家庄楼子营一带,作为陵址上报给皇上。朱棣亲自现场考察后,非常满意,封这里的山叫“天寿山”,选择“黄道吉日”开始动工修建陵寝。 从永乐七年到宣德二年(1409-1427),历时18年之久,陵寝才大功

3、告成。徐皇后先入葬,然后是明成祖朱棣本人。朱棣生前把自己的陵墓命名为“长陵”,这就是十三陵的“首陵”。 长陵的后续装修工程并没有结束。明朝嘉靖年间,朱厚熜下旨修建了长陵的神道。大石牌楼,神道上的碑楼陆续建成。如此算来长陵最后建成历时130余年。这条长陵的神道,也随着明朝后续几位皇帝的陵寝依次完工,成为了明十三陵的主神道。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朱棣为什么要在北京修建陵寝呢?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政治原因,一个是军事原因。 政治方面是因为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在南京登基后,曾多次派人寻找朱允炆,可

4、一直杳无音信。再加上后来他又发动“壬午殉难”,大杀朱允炆时期的朝臣。朱棣在南京当皇帝,一直心里不踏实,担心自己的统治地位会被动摇。那还不如,迁都北京。北京是朱棣的根据地,他曾经在北京当燕王,亲信、心腹多在北京。那皇陵建在北京也就顺理成章了。 军事方面是从战略考虑的。明朝初年,蒙古残余势力逃到漠北,成为明朝北方的一个长期威胁。而南京鞭长莫及,难以控制北方局势,北方不稳必震动中原,搞不好还会重蹈宋朝覆辙。所以朱棣迁都北京的同时在北京卜选陵址,是有战略意图的。而这一举措对明朝疆域的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史上曾经

5、有两次由于政局不稳,皇帝本可回迁国都至南京,但后来都因为早在明永乐年间朱棣迁都北京,在北京建陵这个极具战略意图的举措,而没有南迁。二这两次事件,一次是英宗被俘时,一次是明末朱由检作皇帝时。 清朝入关后,在统治国家的问题上遇到极大的困难,为此朝廷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缓解老百姓激烈的反抗情绪。如暂缓实行剃发易服、恢复科举考试、重用汉臣,以及对明朝陵寝的管理。 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每次南巡,都会特意到南京的明孝陵为朱元璋上香祭奠,而且特意走在明孝陵神道的右侧(古代以左为上),来表示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尊敬。雍正年间,

6、雍正皇帝“子成父愿”,下旨寻找明朝皇帝的直系后裔。找到后封官。乾隆年间,乾隆皇帝赐朱家皇室后裔为一等延恩侯,世袭。并且清廷在政府机构上专设司香使,也就是守陵太监,负责具体相关事宜。设陵户负责看管陵园建筑与陵区内的树木。 民国时期最后一代延恩侯叫朱煜勋。由于他本人好吃懒做,又监守自盗,被民国政府撤销了他和看管陵区有关的一切职务,从此延恩侯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现如今的明十三陵在政府的大力保护与修缮下,恢复了部分景观。整个陵寝是长、献、景、裕、茂、泰、康、永、昭、定、庆、德、思十三个陵墓分别排列在天寿山脚下,一条道

7、进出。左有象征青龙的蟒山,右有象征白虎的虎峪。山前有一条小溪流过,在东南方,形成水潭,这就是有名的十三陵水库。这片区域还埋葬着23个皇后、1个皇贵妃、殉葬宫人数十,另外还有7座妃坟和1座太监坟。 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的是其中的四处,它们是长陵神道、长陵、定陵、昭陵。我今天要讲的是长陵神道。 长陵神道总长7.3千米。因为陵区内其他各陵神道都是从长陵神道分出去的,清朝时有人称它为“总神道”。长陵神道的走向并不是笔直的。古人云“曲生吉,直生煞”,为了风水需要,长陵神道是随着地势的起伏而回转变化的。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着

8、:石牌坊、大红门、长陵神功圣德碑及碑亭、石象生、棂星门等建筑。 石牌坊位于神道的最南端,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我国现存营造时间最早、建筑等级最高的大型仿木结构的石质牌坊。它的建筑特点是“五门、六柱、十一楼”,通体以青白石料雕琢而成,体量巨大,比列协调,是中国古代石牌坊中的杰作。 过了石牌坊我们可以看到大红门,大红门是陵区的正门。它的建筑规制是单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红墙,中间开三个门洞。大红门正门为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