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59809
大小:56.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2
《微课程制作中的体会新-刘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微课程”制作中的体会青岛综合实践2014.6青岛17中化学组刘娜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课程,人类忽然进入了微时代。我和我的作业搭档,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反思微课程。我的作业搭档是东营综合实践的赵俊芳老师。我们先讨论主题,由原来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缩小为“调查问题的设计”。从讨论主题,到设计方案,到制作课件,到录音,到学习任务单,彼此切磋。制作时借鉴了青岛城阳二中张启贞的公开课。至少我们对“调查问题的设计”思路更清晰,思考更有深度,语言更简练。9分钟的微视频,集中了三个人的思考。体会到了1+1〉2,瞎子背着瘸子过河,双赢。这个过程,我们用到了QQ、电脑、手机,也可
2、以说体现了技术对学习的支持作用。没有技术的加入,我们的异地探讨、信息传输是无法实现的。微课程如何制作?如何使用?价值何在?如何辩证看待技术的作用?通过这段时间的思考,我总结了18条体会:1.牢记微课程的使用对象是学生微课程的使用对象是学生。上课时,我们是用课件对着学生讲。录屏时,是用课件对着电脑讲。但是要假设是对着学生讲,有虚拟的听众、虚拟的互动。2.目标的清晰很重要明确到底要解决什么目标。短平快,聚焦一个问题的解决。目标引领。目标的摇摆,将带来设计的变化。改设计、改课件都是很费时间的。制作者牢固树立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是给学生讲。3.设计很重要,牢记“少
3、就是多”明确了目标之后,到底选择哪些资源、哪些问题,进行筛选。使资源、问题都聚焦到目标的解决上。要有选的能力,能够勇敢去掉那些无关的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常永和老师反复强调“设计”的重要性,制作中我感受到了构思的重要。在计算机老师的帮助和我们的摸索下,解决了技术的问题之后,微课程的关键还是回归到了学科的教学设计上。录屏时,不要认为越多越好。牢记“少就是多,多就是少”。少而精,可以把思想传达出去,而多了,则把核心信息淹没在信息的信息的海洋中。又如我们给学生总结100条规律,学生一条也记不住,多反而是少。4.技术是手段,教学是目的,微课程并不抛弃原有的课程论、教学论5微课程是用技术
4、改变教学,技术是手段,教学是目的。原来的课程论、教学论依然适用。目标——内容——程序——评价,这些要素依然重要。只不过现在是“微”的课程。而技术有其局限性。如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人与人之间鲜活、有温度、有碰撞的交往,都是技术难以实现的。我看到,在公交车上,不少年轻人拿着手机、ipad看屏幕。技术是否会使人成为“屏奴”,而淡漠了人与人之间有深度、有温度的交流?人们竭力的关注外部的信息与人,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和身边人的需要。这是需要警醒的。我想,人类在追求知识,追寻智慧,或者在追寻权力,累积财富,而情感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温度与柔和,对人生旅程来说不是选择品,而是必需品。人类发明
5、信息技术是一种智慧,人类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更是一种智慧。剥开知识和物质的层层包装,教育应回应人类心灵的需要。发挥技术的正能量,警惕技术对人类的腐蚀。5.微课程不仅是知识,还要有情感上海历史特级教师周飞老师认为:微课程不仅是知识,还要有情感。我在录制时,用“我们”等语言,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觉“我的老师就在我身边”。也许你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那种标志性的方言、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是有感情的,是学生感觉亲切的。而播音员的发音再标准,对学生来说缺少了感情的温度。学习需要情感的支持。6.控制语言速度和语言留白,对接学生思维的流速我发现,我们容易按照自己思维的流速讲问题。其实,教师
6、语言流动的速度,不是和自己思维流动的速度一致,而是要和学生思维流动的速度对接。通过控制语言速度,语言留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思维参与到学习中来。7.依然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微课程,遵循简单到复杂、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规律。8.依然要以问题推动学生思考设计中,以问题推动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避免灌输式。如让学生回忆小结,提问后留出时间,再出现答案。避免一次性直接呈现。9.突破课堂45分钟的设计惯性,实现碎片化的微学习我们容易以45分钟为单位设计教学,这是一种思维惯性。而微课程是5-10分钟。一个微课程解决一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15分钟时间。因此对一个大的问题
7、,可以分解为微课程系列,切成几个碎片。我们习惯于把一个水果一次性吃完,可以切成四片,分四次来吃。58.微课程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包”,实现师生时空相异的个性化学习技术可以支持教学,但是技术无法解决人的学习动机问题。那么,花大力气设计了微课程,有什么用?对学生,可以给想学的学生提供资源。微课程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作为班级授课制的补充。微课程可以实现范在学习、移动学习、微学习。微课程可以在师生时空相异的条件下学习。而传统的班级班级授课制,师生必须同时在场。9.微课程可以给教师提供“资源包”,作备课中的参考,实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