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歌中阅读诗人

在诗歌中阅读诗人

ID:32553426

大小:58.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2

在诗歌中阅读诗人_第1页
在诗歌中阅读诗人_第2页
在诗歌中阅读诗人_第3页
在诗歌中阅读诗人_第4页
在诗歌中阅读诗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诗歌中阅读诗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在诗歌中阅读诗人在第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都有过类似的感受:古诗教学不容易上。为什么回出现这样的尴尬?不少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探讨:语言的障碍、年代的久远、诗歌的含蓄简约等等,这些确实构成了目前的青少年对古诗学习的排斥。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古诗的学子们,有多少了解诗歌的作者呢?两代人之间尚且有无法理解沟通的代沟,何况是与我们相距几千年的古人,“文如其人”,如果我们无法了解作者,走进他的情感世界,我们又如何去读懂他写的作品呢?因此笔者认为,学习诗歌,首先应走进诗歌背后的诗人的内心世界。年少时我不喜欢读杜甫的作品,因为太压抑,在没有人引导的情况

2、下,十几岁的少年无法去体会他内心的沉痛。但十几年过去后,在重拾他的诗,却常常为他的沉痛所震撼,每每读着他的《登高》,一种悲凉和惆怅像浓云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杜甫老年孤独悲苦的形象像雕塑一样铸在我的心中。以前读书时寄居在亲戚家,每读《红楼梦》都是悲从中来,林黛玉的《葬花吟》能一气背下。可见读者与作者的沟通是何等重要。可以说,技巧、语言不过是诗歌学习的工具,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才是诗歌学习的敲门砖。那么怎样走进诗人呢?一、了解其写作背景每一位诗人在写诗时都有他的写作背景。例如对苏轼来说,黄州七年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期间他对政界、文坛和自己的是是非

3、非有了较清醒的反省和认识。他的才情在此期间走向了巅峰,他的思想却更加复杂。他震烁文坛的二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赤壁山水为主要情感载体,但特色各异,我们可以从景色的变化中触摸他思想波折、挣扎、解脱的过程。乌台诗案后的苏轼怀着一颗委屈、忧惧、庆幸而又伤痕累累的心来到黄州。带罪贬谪之身、不被理解之心都不能使他忘情于政治。于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现给我们的赤壁山水是可以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浩浩“大江”,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赤壁大江。高山之陡峭险要,江水之汪洋恣肆,磅礴汹涌,正是诗人心潮起伏之外现。所以词中虽有壮

4、志难酬的郁闷和悲叹,但始终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特别是对周瑜深得主上信任,年轻有为的无限崇敬与怀念正是自己一生追求理想的豪迈心情和迫切建功立业思想的表现。然而这种豪情要面对时间考验和冲刷。眼见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华发徒增前程茫茫,而政界仍旧一片纷扰,他不禁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不安之中,只好再一次到自然中寻求解脱。在《前赤壁赋》中我们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豪情已如东逝之江水由奔腾激荡变得波平浪静。“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他把明月和江水相接时天地浑然一体的景物描写到了极限,给人苍

5、茫辽阔飘飘然如升仙境之感。他在水月流光的的美景中畅游,似乎忘掉了尘世的烦扰,怡然自得之乐溢于言表。然而乐是外貌,悲是内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一方”,想到进身之路被堵塞,理想的遥不可及,不禁悲从中来。他感叹曹操这样的英雄也摆脱不掉失败的命运,继而想到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转眼如烟云,终会随岁月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自己那满腔浩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难酬的长叹。感谢老庄思想多年的浸染,道家超然物外的思想武器使他能够自我调整,渐渐回归超然和旷达。因此他得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可以在如此良辰美景中纵情山水,随遇而安。清贫的生活,苦闷的心情

6、,使得他对世事的认识更加成熟和深刻。佛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安静,他在萧条荒凉的黄州山水中反省,渐渐回归清纯和空灵。又一次面对赤壁山水,他不再借题发挥而纯为独抒性灵。《后赤壁赋》写的也是月夜游赤壁,但不再着力描绘江上明月。“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更着力于意境的创造。这里不再有牢骚满腹,不再有申诉求告,不再有人世的兴衰成败,总之一肚皮的不合时宜都消归乌有,却直叫人惊恐、悲哀,叫人在黯然神伤中触摸他的幽愤寂苦之情。这时的苏子似乎已超越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挣扎,好似一翩然若仙的世外高人卓然独行于黄州的山水间。同样的赤

7、壁山水,承载着不同的情感,蕴涵着不同的情怀。苏子之文不论是内心不满时的有感而发,还是即兴之作,都是他率真内心的自然流露。我们只有了解了他的背景才能读明白,何以同样的景色会在同一位作者笔下有这样的不同。一、了解诗人的生平与经历诗人创作风格往往受到他们成长的环境、人生的阅历的影响,这一点已毋庸质疑,举个熟悉的例子。王维和孟浩然是唐代同一时期齐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人们常常把他们混在一起,其实他们诗歌风格还是大有不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平和经历不同,孟浩然出生在乡绅家庭,闭门读书三十年,一生与仕途无缘,因此其诗直朴简单、愤懑不得志。“欲济无舟济,端居耻圣明。”

8、“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王维出生信佛的宦官家庭,十九岁进仕,但中年遇安史之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