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32151
大小:110.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1
《针灸常识与操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针灸常识与操作第一节针灸的概念和特点一、针灸的概念针灸即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利用针具或温热刺激畜体的一定穴位,通过经络调整阴阳、宣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预防疾病和恢复健康的一种手段或技术。针灸是中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络学说在中兽医临床上的具体应用。针法和灸法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方法或技术,但其作用类似,且常常配合使用,因此习惯上将二者统称为针灸疗法,简称为针灸。二、针灸的作用1.加强畜体的防御机能主要通过加强和调节机体全身防卫系统的功能,使机体的正气加强,从而达到祛邪的目的。研究表明,针灸后机体的单核-
2、巨噬细胞系统和白细胞系统的活性增强,抗体的产生加快,抗体的维持时间延长。2.调整脏腑的功能状态脏腑的功能状态主要是指脏腑阴阳状态、寒热状态、毛孔的开泄与关闭等;针灸作用可通过经络使脏腑的功能状态处于正常。从而使脏腑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3.镇痛及麻醉作用中兽医认为,疼痛是由于气血不通而引起的,而针灸可以宣通气血,因而具有镇痛及麻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后体内神经激素(如内啡肽、脑啡肽、5-HT)等发生变化。三、常用针灸用具介绍(一)常用针具介绍1.毫针:常用的有19#、20#、23#等不同型号,长度有
3、10cm、12cm、15cm、20cm、25cm、30cm等六种。由针尖、针体、针根、针柄和针尾五部分组成。2.圆利针:有大小两种规格,长度有2cm、3cm、4cm、6.5cm、8cm和10cm等多种规格。由针尖、针体和针柄三部分组成。3.宽针:可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由针尖和针柄两部分组成。4.三棱针:分为大、小两种规格。由针尖、针柄和针尾三部分组成。(二)特殊针具介绍1.火针:有三种式样。长度有2.5cm、3.8cm、5cm、6.4cm、7.6cm等多种规格。由针尖、针体、针根、针柄和针尾五部分组成
4、。2.穿黄针:专用于穿黄穴,其形状类似大宽针,但其尾部有一针孔,可穿以棕榈或马尾。由针尖、针柄和针尾三部分组成。73.夹气针:由竹片制成,其形状类似双股剑,专用于夹气穴和上夹气穴。由针体和针柄两部分组成。4.水针:即注射器。5.气针:由注射器、空气过滤装置和连接橡胶管组成。用于穴位空气注射。6.放水针:针体为锥形。壁上有许多小孔,以利于引流排液。7.电针:多由毫针、导线和电源组成。属于新针疗法之针具。(三)灸具介绍1.艾卷:由艾绒用薄纸包裹成长条状。2.艾炷:由艾绒做成圆锥体状。3.火罐:陶质、瓦质、竹质
5、。4.热敷材料:棉布袋、麦麸/黄豆/稻谷/沙子等5.灯火:灯心草芯、植物油四、取穴和配穴(一)取穴取穴:指根据不同的疾病选取不同的穴位作为针灸治疗点。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根据病情选取一定的穴位;②所选取的穴位在畜体的定位。通常所说的取穴指的是②项含义。常用的取穴方法:1.按家畜解剖部位取穴:主要是根据家畜的解剖部位结构来确定,如在腰荐十字部确定“百会”穴。2.按体表自然标志确定穴位:主要是根据家畜外貌的一些自然标志来确定穴位,如在髋结节/股骨大转子附近确定“环中”、“环后”、和“环跳”三穴。3.按体躯
6、比例距离确定穴位:如在“百会”与髋结节连线之中点确定“肾腧”穴。4.其他方法:如“肋骨同体寸取穴法”、“指量法”等。这些方法在兽医上应用较少。(二)配穴配穴指根据治疗的需要适当地选取和搭配穴位。常用的配穴方法有:1.在病位的附近配穴:如眼病选择“睛明”、“睛腧”,后肢疾病选择“邪气”、“汗沟”、“仰瓦”、“尾根”;2.按经络的线路配穴:即根据病变所在的脏腑,选取这一脏腑所络属的经络上的某一穴位或一组穴位,如胃有病变时,可选取后肢阳明胃经上的“后三里”穴;3.按穴位的主治功能配穴:如中暑时可放“颈脉”血,低
7、血压、休克时选取“山根”穴,高热时选取“大椎”穴;4.其他:将具有相同或类似主治功能的穴位联合应用,也属于配穴的范畴。五、针灸的特点方便、适用、节省、效显、安全、用广。7六、针灸禁忌1.幼畜头部特别是大脑部位的穴位最好不针;2.孕畜体表可触及胎儿及可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最好不针;3.有习惯性流产病史的孕畜不针。课外作业:1.什么叫针灸?有何作用?2.毫针的结构如何?3.名词解释:穴位、取穴、配穴第二节针灸方法一、针法(一)针刺前的准备工作1.动物的诊断与保定;2.针具的准备与检查:检查是否生锈、带钩、折弯、
8、松动和折断;3.穴位的确定与准备(剪毛和消毒);4.术者的手和针具的消毒。(二)用针方法1.持针法:演示操作;7说明:A、C、D:短针持针法;B:长针持针法;E:宽针持针法72.进针角度与深度:平刺、斜刺和直刺;3.补针和泻针;捻转补泻法和提插补泻法;(1)捻转补泻法:以右手为准,大拇指向前推为补,后退为泻。快而用力推进、慢而轻柔后退为补针;反之,慢而轻柔推进、快而用力后退为泻针。也有人认为进针时用力捻转、出针时轻柔捻转为补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